4. 面谈的结构(三种结构:金字塔,漏斗,菱形)
5. 面谈的问题的类型及其优缺点
问题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1)开放式问题:被会见者对答复的选择可以是开放和不受限制的,他们可能答复两个词,也可能答复两段话。在希望得到丰富(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信息时,开放式问题比较合适。
优点:让被会见者感到自在、提供丰富的细节、收集被会见者使用的词汇等等; 缺点:面谈可能失控、可能会使会见者看上去没有准备等 (2)封闭式问题:答案有基本的形式,被会见者的回答是受到限制的
优点:节省时间、切中要点、保持对面谈的控制等
缺点:得不到丰富的细节、不能建立和面谈者的友好关系等
6. 如何组织一次面谈(论述题)
一. 准备阶段
① 阅读背景资料
② 确定面谈主题和目标 ③ 选择被会见者 ④ 准备被会见者 ⑤ 确定问题和类型
二. 主持阶段
(1) 面谈开始阶段
① 开场仪式:握手 ② 简要重申面谈的目标
③ 准备好笔记本、录音机或者其他记录设备
④ 用一些非常一般的、轻松的、开放式的问题 作为开始
(2) 面谈主题阶段
① 保持有礼貌的倾听 ② 控制面谈过程 ③ 保持面谈主题 ④ 使用探究式问题 ⑤ 观察被会见者 ⑥ 使用道具支持
(3) 面谈结束阶段
① 面谈应该在45分钟到1小时内结束,并非要在提出所有关心的问题后才能结
束面谈,相反,结束面谈应该被开始面谈更自然; ② 总结谈话的要点,如果有记录笔记的话可以请被会见者进行快速的检查,确保
记录下了面谈的所有重要信息;
③ 感谢被会见者,并且给时间让他们询问一些他们自己关心的问题; ④ 握手话别。 (4) 记录面谈 三. 面谈的后续工作
(1) 复查面谈记录 (2) 总结面谈信息 (3) 完成面谈报告
7. 什么是原型,原型分类
定义:原型是在软件开发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工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开发,都会使用不同类型的原型来达到不同的目的。 原型的类别:
一. 按照使用方式分类:演示原型、严格意义上的原型、试验原型、引示系统原型 二. 按照媒介载体分类:样板原型、纸上向导原型
三. 按照功能特征分类:拼凑原型、非操作原型、系列首发原型、选定特征原型 四. 按照开发方法分类:探索式、实验式、演化式 五. 按照构建技术分类:水平原型方法、垂直原型方法
8. 模型驱动
模型驱动方法是一类以定义明确的模型为理论基础,依据模型指导和组织活动开展的需求工程方法。
常见的模型驱动方法: ① 面向目标的方法 ② 基于场景的方法 ③ 基于用例的方法 模型驱动方法的作用:
① 指导和组织需求获取行为的开展 ② 整理和归类需求获取行为得到的信息
③ 为详细信息的分析提供背景基础和上下文知识 ④ 帮助组织需求文档的结构 ⑤ 作为需求验证的知识基础
第三部分(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任务
(1)建立分析模型: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为简单的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本质特征,和用户达成对信息内容的共同理解。
(2)创建解决方案:将一个问题分解成独立的、更简单和易于管理的子问题来帮助寻找解决方案。创建解决方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帮助开发者建立问题的定义,并确定被定义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形成信息的推理,进而可以被用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2. 需求建模有哪些手段
1.问题域建模 2.创建解决方案 3.解决方案建模
3. 需求分析的方法
(1)传统分析 :没有方法 (1950’s),依赖个体才智,依据个人习惯,缺乏结构、不可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