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鲁科版物理选修3-4同步配套学案:第5章 第1节 光的干涉 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0 21:29: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1节 光的干涉

1.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及光发生干涉的条件.(重点) 2.理解光的干涉条纹的形成原因及干涉现象的本质,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重点+难点) 3.了解光的干涉条纹的特点,理解用双缝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原理.(重点)

4.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获得相干光源的,了解薄膜干涉产生的原因,知道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难点)

一、光的干涉及其产生条件

1.干涉现象:若两束光波在空间传播时相遇,将在相遇区域发生叠加,如果在某些区域光被加强,而在另一些区域光被减弱,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2.由干涉现象得出的结论:光具有波的特性,光是一种波.

3.相干条件:要使两列光波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两光源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还要满足相位差恒定.

(1)频率不相同的两束光不能发生干涉.( ) (2)两个相同的灯泡发出光能够发生干涉.( ) (3)杨氏实验中,通过两狭缝的光是相干光.( ) 提示:(1)√ (2)× (3)√ 二、科学探究——测定光的波长

l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亮(或暗)纹之间的距离:Δy=λ,其中,l表示两缝到光

d屏的距离,d表示两缝间的距离,λ表示光波的波长.

2.测量光屏上亮(暗)条纹的宽度,为了减小误差,测出n个条纹间的距离a,然后取平均a值求出Δy,则Δy=. n-1

1.实验中为什么不直接测量相邻亮纹间的距离,而是测n条亮纹间的距离? 提示:测n条亮纹间的距离,然后取平均值可减小实验误差. 三、薄膜干涉及其应用

1.薄膜干涉中相干光的获得: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薄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波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2.薄膜干涉的原理: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时,在薄膜的不同位置,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于是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两列波相遇后被相互削弱,于是出现暗条纹. 3.薄膜干涉的应用

(1)劈尖干涉是一种劈形空气薄膜干涉,可用于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

(2)在照相机、望远镜等高质量的光学仪器中,在其镜头的表面镀上透明的增透膜,用来增加透射光的能量.

2.在演示竖直放置的薄膜干涉实验时,应从哪个角度观察干涉条纹?

提示:由于薄膜干涉是两列反射光叠加而成的,因此观察干涉条纹时,眼睛应和光源在薄膜的同一侧.

对光的双缝干涉的理解

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2.单缝屏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如果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可省去单缝屏.杨氏那时没有激光,因此他用强光照亮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通过双缝产生相干光.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到双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振动步调总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1)亮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即:

λ

|PS1-PS2|=kλ=2k·(k=0,1,2,3,…)

2

k=0时,PS1=PS2,此时P点位于屏上的O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为亮条纹的级次.

(2)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λ

|PS1-PS2|=(2k-1)·(k=1,2,3,…)

2k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3)时间上的关系

①亮条纹:Δt=nT(n=0,1,2,3,…)

T

②暗条纹:Δt=(2n+1)·(n=0,1,2,3,…)

21

式中Δt表示两列光波到同一点的时间差;T=为光波的周期.

f

(1)双缝干涉的条件是必须有相干光源,且双缝间的间距必须很小.

(2)由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频率一般不同,即使是同一光源,它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光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恒定的相位差,故一般情况下不易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所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采用将一束光“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

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当使用波长为6×107 m的橙色光做实验时,光屏P点及上方的P1点形成相邻的亮条纹.若使用波长为4×107 m的紫光重复上述实验,在P和P1点形成的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 A.P和P1都是亮条纹 B.P是亮条纹,P1是暗条纹 C.P是暗条纹,P1是亮条纹 D.P和P1都是暗条纹

[解题探究] (1)光屏上P点及P1点形成相邻亮条纹的条件是什么? (2)用不同波长的光做实验时,P和P1两点一定形成亮条纹吗? λ橙6×107 m3

[解析] ==1.5=. -7

2λ紫4×10 mP1点对橙光:Δr=n·λ橙,

λ紫3

对紫光:Δr=nλ橙=n·λ紫=3n·

22因为P1与P相邻,所以n=1,P1点是暗条纹. 对P点,因为Δr=0,所以仍是亮条纹,B正确. [答案] B

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双缝)的路程差(光程差)与波长的比值,要记住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等于半波长奇数倍处为暗条纹.还要注意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两个光源情况完全相同.

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

如图所示,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间距相等.中央为亮条纹,两相邻亮纹(或暗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 2.白光的干涉图样

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彩色条纹,且中央亮条纹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1)从双缝射出的两列光波中,各种色光都能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各种色光都在中央亮条纹处形成亮条纹,从而复合成白色条纹.

(2)两侧条纹间距与各色光的波长成正比,即红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大,紫光的亮条纹间距宽度最小,即除中央条纹以外的其他条纹不能完全重合,这样便形成了彩色干涉条纹.

用白光做干涉实验,从红光到紫光其波长由大到小,它们的干涉条纹间距也是

从大到小,屏中央各色光都得到加强,复合成白色,而两侧因条纹间距不同而分开成彩色,而且同一级条纹内紫外红.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

Δx1 Δx2(填“>”“=”或“<”).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

1.00 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 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 mm.

[解题探究]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越长,其干涉条纹间距 (选填“越大”或“越小”).

(2)如何由条纹间距求双缝间的距离?

l

[解析] 根据Δx=λ,因为红光的波长比绿光的长,所以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比绿光的

dx10.5-

干涉条纹间距Δx2大;由题意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为Δx== mm=2.1×103 m,再由Δx

55l

=λ可以解得d=0.300 mm. d

[答案] > 0.300

1.一束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条纹外,两侧

还有彩色条纹,是因为( )

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 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造成条纹间距不同 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

D.各色光通过双缝的距离不同

解析:选A.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则条纹间距不同,故选项A正确.

薄膜干涉的理解及应用

1.薄膜干涉的理解

(1)眼睛应与光源在同一侧才能看到干涉条纹,因为条纹是由从膜前、膜后两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不是由通过膜的光形成的; (2)每一条纹呈水平状态排列;

(3)由于各种色光干涉后相邻两亮纹中心的距离不同,所以若用白光做这个实验,会观察到彩色干涉条纹.

(4)两列光的路程差是膜厚度的两倍. 2.薄膜干涉的应用

(1)增透膜: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常镀一层透光的膜,膜的上表面与玻璃表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由于只有一定波长(一定颜色)的光干涉时才会相互加强,所以镀膜镜头看

2019-2020学年鲁科版物理选修3-4同步配套学案:第5章 第1节 光的干涉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5csa5aof23xy6q955p40ne2d1fp330145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