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九
1. 在下列装置中,属于内燃机的是: I.燃气轮机 II. 蒸汽轮机 III.煤气机 IV.汽油机
V.柴油机 VI.蒸汽机
A. II+III+IV+VI B. I+III+IV+V C. II+IV+V+VI D. I+III+V+VI
2. 同一台柴油机,为保证换气过程的有效性,转速增高,应使气阀提前开启角及关闭延迟
角:
A. 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B. 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C. 两者都增大 D. 两者都减小 3. 二冲程柴油机换气过程所占曲轴转角一般为:
A. 130°~150° B. 100°~120° C. 150°~180° D. 110°~130° 4. 按增压压力的高低,低增压的增压力约为(绝对压力) :
A. ≤ 0.15MPa B. ≤ 0.2MPa C. ≤ 0.22MPa D. ≤ 0.25MPa 5. 平均指示压力 Pi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 转速的高低 B. 负荷的大小 C. 燃烧的早晚 D. 燃烧压力的高低 6. 测量最高爆发压力常用于分析判断:
A. 缸内机械负荷 B. 供油正时 C. 缸内密封性 D. A和B
7. 根据柴油机结构的不同,柴油机可分为:I.十字头式 II.二冲程 III.筒形活塞式 IV.
四冲程 V.增压式 VI.非增压式
A. II+VI B. IV+V C. II+V D. I+III 8. 允许采用滚动轴承作为主轴承的柴油机是:
A. 中速机 B. 高速机 C. 低速机 D. 都可以 9. 根据活塞销的工作条件,对它的要求是:
A. 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B. 耐冲击和表面耐磨性 C. 较高的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D. A+B+C 10. 以淡水做为冷却介质的活塞冷却机构应采用:
A. 铰链式 B. 套管式 C. 固定喷管式 D. 连杆钻孔喷射式 11. 铰链式活塞冷却机构根据其工作特点,适用于:
A. 大型低速机油冷却式活塞 B. 大、中型柴油机水冷式活塞 C. 大型低速机水冷式活塞 D. 中、小型柴油机油冷式活塞
12. 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活塞均有以下特点:I.采用活塞头与活塞裙分开制造的组合
式结构 II.活塞裙上装有压缩环与承磨环 III.活塞头、活塞裙和活塞杆用柔性螺栓联接 IV.活塞头采用薄壁强背结构 V.活塞均为冷却式且均采用套管机构 VI.采用长活塞裙控制气口
A. I+III+IV B. II+III+V C. I+III+VI D. III+V+VI
13. 船用湿式气缸套工作条件的恶劣性主要是:I.内表面高温高压燃气 II.内表面的摩擦
与磨损 III.内表面燃气的腐蚀 IV.活塞的侧推力与敲击 V.外表面水空间的腐蚀和穴蚀 VI.气缸盖安装预紧力
A. I+III+V B. II+III+V+VI C. I+II+III+V+VI D. 以上全部 14. 气缸套内表面上的布油槽与注油孔成:
A. 水平方向布置 B. 倾斜向上布置 C. 倾斜向下布置 D. 垂直方向布置 15. 柴油机缸套受力分析时,受到的最大应力是:
A. 触火面的径向应力 B. 触火面的切向应力 C. 冷却面的切向应力 D. 冷却面的径向应力
16. 气缸套内表面在最高爆发压力作用下承受的机械应力是:
A. 切向拉应力,径向压应力 B. 切向压应力,径向压应力 C. 切向拉应力,径向拉应力 D. 切向压应力,径向拉应力
17. 现代超长行程柴油机的气缸套上部凸肩既高又厚并钻孔冷却,其目的是:
A. 形成薄壁强背结构 B. 提高气缸体高度 C. 简化气缸结构 D. A+B 18. 随着柴油机的发展,气缸盖的高度有所增高,其目的是:
A. 提高刚度 B. 提高强度 C. 增大柔度 D. A+B
19. 下列因素中,与柴油机气缸盖的结构形式有关的是:I.柴油机的形式 II.柴油机的
尺寸 III.换气方式 IV.燃烧室的形式和强化程度V.气缸盖的材料 A.I+III+IV+V B. I+II+IV+V C. I+II+III+IV D. I+II+III+IV+V 20. MAN B&W S50MC-C系列柴油机的显著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结构非常紧凑 B. 用双贯穿螺栓代替了传统的单贯穿螺栓 C. 贯穿螺栓一直插到机座底部 D. 凸轮轴箱和气缸体做成一体 21. 关于柴油机气缸盖的工作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A. 要承受气缸盖螺栓预紧力所产生的安装应力
B. 承受缸内周期性变化的气体压力所产生的高频脉动机械应力 C. 受到高温燃烧气体的剧烈加热
D. 由于气缸盖螺栓紧固力等的约束,使高温部分的热膨胀受到抑制,从而在气缸盖上
各阀孔之间的狭窄区域产生很大的机械应力
22. 船用柴油机广泛使用的单体式气缸盖的特点有:I.气缸盖与气缸套结合面的密封性好
II.刚性好 III.可缩小气缸间距 IV.拆装维修方便 V.制造成品率高 VI.易变形 A. I+III+VI+V B. II+III+V+VI C. I+III+IV+V D. I+II+IV+V 23. 关于十字头柴油机活塞杆填料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活塞杆填料函固定在活塞杆上起密封与刮油作用 B. 活塞杆填料函固定在横隔板上起密封与刮油作用
C. 通常,在填料函内有两组填料环分别为密封环与刮油环 D. 活塞杆填料函可以明显减缓曲轴箱滑油的变质速度
24. 柴油机燃烧室部件冷却水侧某些应力集中处也会产生裂纹,其原因是:
A. 高频应力 B. 热应力 C. 热疲劳 D. A+B
25. 活塞本体的磨损主要发生在下述部位:I.活塞顶 II.裙部 III.环槽 IV.销座孔
V.环槽根部过渡圆角 VI.活塞加强筋
A. I+III+IV B. II+III+IV C. II+V+VI D. I+II+III 26. 四冲程柴油机连杆承受拉应力的时刻是:
A. 排气行程末期 B. 进气行程初期 C. 压缩行程 D. A+B 27. 大型低速二冲程机有时采用短连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A. 改善连杆抗交变应力的能力 B. 降低柴油机吊缸高度 C. 增大十字头轴承摆动角以改善轴承润滑 D. A+B+C 28. 关于筒状活塞式柴油机的连杆采用斜切口连杆大端时:
A. 通常采用舌榫和锯齿的定位方式 B. 只能通过曲轴箱导门进行装拆
C. 沿剖分面的切口力不会使连杆螺栓受到剪切 D. 大端的宽度不受气缸直径的限制 29. 大型低速十字头式二冲程柴油机十字头滑油来自:
A. 曲轴 B. 连杆大端轴承 C. 飞溅 D. 专设的滑油供给系统 30. 关于连杆杆身的正确说法是:
A. 杆身截面均为圆形 B. 杆身截面均为“工”字形
C. 杆身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D. 杆身要有足够的抗弯强度 31. 采用船用连杆大端的主要优点是:
A. 有利于从气缸内将活塞连杆组一起吊出并可调整压缩比 B. 缩小尺寸和重量 C. 加粗曲柄销 D. A+C 32. 为了提高轴承的抗疲劳能力,轴承材料广泛使用:
A. 铝锡合金 B. 铜铅合金 C. 白合金 D. 青铜 33. 柴油机曲轴产生疲劳损坏是由于:
A. 曲轴在交变负荷作用下“疲劳”的结果 B. 材料内部晶体变成某种“脆性”结构 C. 裂纹的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D. 以上全部
34. 连杆螺栓结构特点有:I.螺纹多为精加工细牙螺纹 II.杆身最小直径应等于或小于螺
纹内径 III.杆身最小直径应大于螺纹内径 IV.采用耐疲劳柔性结构 V.螺帽应有防松装置 VI.杆身为等截面圆柱体
A. II+III+V+VI B. I+II+IV+V C. III+IV+V+VI D. I+II+V+VI 35. 指出连杆螺栓受力的错误分析是:
A. 高速四冲程柴油机的连杆大端螺栓在工作中受力最为严重
B. 四冲程柴油机的连杆螺栓工作条件最恶劣的时刻发生在换气上止点 C. 受到大端变形产生的附加弯矩作用
D. 连杆螺栓处于交变的拉伸和弯曲载荷的作用下
36. 曲轴是柴油机中造价最昂贵的部件,对它的基本要求有:I.耐热性能好 II.疲劳强度
高 III.足够的刚度 IV.轴承比压低 V.轴颈磨损小,允许多次车削 VI.平衡性好 A. I+II+III+V+VI B. II+III+IV+V+VI C. I+III+IV+V+VI D. I+II+IV+V+VI 37. 在燃烧室各部件的裂纹故障中,一般地说多发生在:
A. 气缸套水冷面 B. 活塞水冷面 C. 气缸盖水冷面 D. 气缸盖触火面 38. 下列有关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活塞顶的腐蚀是低温腐蚀 B. 排气阀是低温腐蚀
C. 缸套内壁是高温腐蚀 D. 缸套外表面冷却壁上是空泡腐蚀 39. 气缸盖裂纹是其常见故障,其发生的部位与原因通常是:I.触火面裂纹是由热应力过大
引起 II.触火面裂纹大多由热疲劳引起 III.机械疲劳引起的裂纹发生在水冷面 IV.腐蚀疲劳产生的裂纹发生在水冷面 V.应力腐蚀裂纹发生在水冷面 VI.裂纹大多始于应力集中部位
A. I+II+III+IV+V B. II+III+IV+V+VI C. I+III+IV+V+VI D. I+II+III+V+VI 40. 增压四冲程柴油机若增压器损坏,此时在非增压运转时对换气过程产生的影响是:
A. 排气不充分 B. 废气倒冲 C. 排气阻力增大 D. 排气阀撞击严重 41. 二冲程气口气阀式直流扫气柴油机,其气口、气阀时面值形态曲线分布状态是:
A. 气口、气阀均对称于下止点分布 B. 气口对称下止点,气阀不对称下止点 C. 气阀对称下止点,气口不对称下止点 D. 气口、气阀均不对称于下止点
42. 四冲程柴油机换气质量比二冲程柴油机好,其原因是:I.二冲程没有进气阀 II.四冲
程换气占两个多冲程 III.四冲程靠扫气压力把废气压出 IV.二冲程新气与废气容易掺混 V.二冲程没有气阀重叠角 VI.二冲程进排气几乎同时进行 A. I+II+III B. II+IV+VI C. II+III+IV D. II+V+VI 43. 带阀壳的气阀机构的最大优点是:
A. 有润滑阀杆的油道 B. 拆装、维修气阀方便 C. 有利于气阀的冷却 D. 阀杆不受侧推力
44. 气阀采用液压式传动机构的优点有:I.影响气阀运动规律的因素较少 II.改善了气阀
拆装条件III.阀杆不受侧推力 IV.总体布置较容易V.噪音低,阀与阀座撞击小 VI.压力油密封简单
A. I+III+V+VI B. II+III+V+IV C. III+IV+VI D. III+V+VI 45. 所谓气阀间隙是指:
A. 气阀的热态间隙 B. 气阀与阀座之间的间隙
C. 气阀与导管之间的间隙 D. 在柴油机冷态下气阀阀杆顶端与摇臂头部之间的间隙 46. 关于气阀阀杆卡死的原因,下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滑油高温结焦 B. 中心线不正 C. 燃烧发生后燃 D. 高温腐蚀 47. 引起柴油机气阀阀座与阀面产生麻点的原因可能有:I.硫酸腐蚀 II.钒、钠腐蚀 III.烧
损 IV.撞击 V.积炭磨损 VI.局部应力过大
A. III+IV B. I+II C. II+V D. III+VI 48. 换气机构的阀杆的断裂大多是以下哪些原因造成的?
I.阀的启闭频繁撞击引起的金属疲劳 II.高温下金属的机械强度降低 III.气阀机构振动 IV. 间隙过小
A. I+II B. III+IV C. I+II+III D. I+II+III+IV 49. 喷射延迟阶段是由于________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A.燃油的可压缩性、高压油管的弹性以及高压系统的节流 B.燃油的可压缩性、高压油管的弹性以及曲轴转角 C.燃油的可压缩性、曲轴转角以及柴油机的负荷
D.燃油的可压缩性、高压油管的弹性以及柴油机的负荷 50. 良好的喷射质量应包括:
A. 良好的雾化 B. 准确的定时 C. 合理的供油规律 D. A+B+C 51. 如果柱塞泵式喷射系统油道中的空气排放不净,则会出现:
A. 喷油泵不供油 B. 雾化质量恶化 C. 供油定时变化 D. 喷油压力难以建立 52. 在船用柴油机上广泛使用的柱塞泵式喷射系统中,其喷油泵的主要作用是:I.准确而可
调的供油定时 II.准确而可调的供油量 III.最佳的雾化质量 IV.足够高的供油压力 V.合理的供油规律 VI.合理的喷油规律
A. I+II+III+V B. I+II+IV+V C. I+III+IV+VI D. II+IV+V+VI 53. 当柴油机负荷降低时,等压卸载出油阀使高压油管残余压力的变化是:
A. 增大 B. 降低 C. 维持不变 D. 无规律 54. 关于回油孔终点调节式喷油泵的错误结论是:
A. 大型喷油泵定时可用照光法检查 B. 供油量改变时定时也发生变化 C. 转动凸轮法可调节其供油定时 D. 升降柱塞法可调节其供油定时 55. 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指:
A. 柱塞由最低位置至最高位置的全行程 B. 从供油始点到柱塞最高位置的上行行程 C. 从供油终点到柱塞最高位置的上行行程 D. 从供油始点到供油终点柱塞的上行行程 56. 四冲程多缸柴油机在对各缸喷油泵供油均匀性检查与调整时,错误的做法是:
A. “零”位检查时,各泵调节齿条应位于0~2格 B. 全负荷油门检查时,各泵的调油齿条格数应相同 C. 当各缸供油量不均匀时应把齿条格数小者调大 D. 各缸供油不均匀时可在试验台上进行测量调整
57. 当代船用二冲程超长行程柴油机使用的无冷却式喷油器与一般的喷油器相比,在使用中
的显著特点是:
A. 仍为冷却式 B. 结构简单 C. 启阀压力不可调节 D. 采用自然风冷
58. 喷油器针阀偶件的密封面检查部位有:
A. 针阀与针阀体圆柱面 B. 针阀与针阀座锥面 C. 针阀体与喷油器本体、喷油咀端平面 D. A+B+C 59. 喷油器弹簧经长期使用疲劳断裂对喷射性能的影响是:
A. 喷油持续角变小 B. 雾化改善 C. 喷油延迟 D. 喷油提前
60. 当代船用二冲程超长行程柴油机使用的无冷却式喷油器的优点是:I.结构简单 II.备
车时可对喷油器预热 III.机动航行时不必换油 IV.喷油器驱气
A. I+II+III B. I+II+IV C. II+III+IV D. I+II+III+IV 61. 在同一负荷下燃烧室内油气混合比浓度最大的部位是:
A. 油束外缘 B. 油束内部 C. 油气均匀混合区 D. 远离油束处 62. 开式燃烧室形成可燃混合气,主要依赖于:
A. 燃油雾化质量 B. 空气涡动 C. 喷雾形状与燃烧室匹配 D. A+C 63. 关于开式燃烧室与分隔式燃烧室的比较错误的是:
A.开式燃烧室形状简单,分隔式燃烧室形状复杂
B.开式燃烧室使用的喷油嘴一般是多孔式,分隔式燃烧室使用的喷油嘴一般是轴针式 C.开式燃烧室起动容易,分隔式燃烧室起动较困难 D.开式燃烧室压缩比大,分隔式燃烧室的压缩比小 64. 柴油机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燃的主要原因是:
A. 平均压力增长率过大 B. 最高爆发压力过高 C. 排气温度过高 D. A+B 65. 下述关于燃烧过程中速燃期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在速燃期内缸内压力急剧升高到最高爆发压力 B. 速燃期进行的强烈程度决定着燃烧过程的平稳性 C. 速燃期为可控燃烧过程
D. 从放热规律观点速燃期亦称预混合燃烧阶段
66. 在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影响后燃的主要原因是:I.喷油提前角太小 II.喷油结束太晚
III.雾化不良IV.换气质量差 V.超负荷 VI.气缸磨损漏气
A. I+II+III+V B. I+II+III+IV+V+VI C. I+III+IV D. II+III+IV+V+VI 67. 根据柴油机气缸内燃烧过程的特点分析,影响燃烧过程的因素有:
I.燃油品质与换气质量 II.柱塞直径与燃油凸轮线型 III.缸内热状态 IV.燃油雾化质量 V.转速与负荷 VI.喷油提前角
A. I+II+ III B. I+II+III+IV+V+VI C. I+II+III+IV+VI D. I+III+IV+V 68. 确定加油油舱和数量时,应考虑:
A. 船的吃水 B. 船的平衡 C. 船的续航力 D.三个都对 69. 下列关于低质燃油的技术管理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2
A. 适当增大喷油提前角 B. 要求进入喷油泵处的燃油粘度为12~25mm/s C. 使用过滤器除去泥砂、金属锈粒、催化剂微粒 D. 加强喷油器头部的冷却效果 70. 分油机出水口大量跑油,分析原因错误的是:
A.比重环内径太大 B.水封水太少
C.分离油温度降低 D.滑动圈下弹簧折损 71. 关于连续排渣装置,错误的是:
A. 简化了净化程序 ,提高了分离效果
B. 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变循环水的温度,以确保油水分界面位置不变 C. 油料的密度在一定范围变化时,可以不用更换比重环 D. 污油从分离筒顶部进入,经分离后净油从喷嘴排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