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模拟/混合信号知识产权(IP)核质量评测》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2018年国家标准委下达的军民通用化工程标准项目中的一项,本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已列入2018年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名称为《模拟/混合信号知识产权(IP)核质量评测》,项目编号为:20182278-T-339。本标准由合肥工业大学负责组织制定,标准归口单位为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集成电路分技术委员会(TC78/SC2)。
1.2 起草单位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曾参与制定多项IP核相关标准,在IP核标准制定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1.3 主要工作过程
接到编制任务,项目牵头单位合肥工业大学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参与标准编制工作。编制组落实了各单位职责,并制定编制计划。
编制组认真研究了现行国内集成电路IP核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技术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草案。
2 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2.1 本标准制定原则
本标准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进行编制,依据GB/T 1.1-2009规则起草,确立了本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2.2 标准的主要内容与依据 2.2.1 本标准的定位
本标准应是集成电路IP核标准体系中的一项,规定了模拟/混合信号IP核在设计、交付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质量规范以及质量评测标准。
目前,国内相关标准主要有SJ/Z 11354-2006 《集成电路模拟/混合信号IP核规范》,是由VSIA的标准转化而来,该规范中对模拟/混合信号IP核质量评测的定义不够明确和具体,可操作性差;另外一个是SJ?T 11478-2014《IP核质量评测》,是对数字IP核的交付项和质量规范进行了规定,没有针对模拟/混合信号IP核。本标准在参考上述两项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制定工作。
2.2.2 关于引用文件
本标准参照SJ/Z 11354-2006《集成电路模拟/混合信号IP核规范》以及SJ?T 11478-2014 《IP核质量评测》开展制定工作。
2.2.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对标准中用到的术语进行了定义,主要包括IP提供者、IP使用者、强制、推荐、条件强制和条件推荐。
2.2.4 主要内容
在进行IP核交易时,IP提供者需要向IP使用者提供满足一定质量要求的、可复用的IP核,便于使用者方便的评测、接收和使用IP核。这些对质量的要求需要一个标准的格式和条款以便于双方顺利的交易。《模拟/混合信号知识产权(IP)核质量评测》针对模拟/混合信号IP核的可复用性制定,明确定义模拟/混合信号IP核的质量要求,包括对文档交付项、电路设计交付项、物理设计交付项、模型交付项、功能验证交付项、硅验证交付项进行细化,给出明确的质量定义。
3 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无。
4 知识产权说明
无。
5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无。
6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不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本标准应是集成电路IP核标准体系中的一项,与SJ/Z 11354-2006《集成电路模拟/混合信号IP核规范》以及SJ?T 11478-2014 《IP核质量评测》,可以健全现有集成电路IP核标准体系。
7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8 标准性质的建议
本国家标准属于基础性标准,建议本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后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9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无。
10 替代或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11 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