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十二次双周考
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 ) A.控制农业生产区 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防止地方离心力
25.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 )
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 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
26.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 )
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
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
27.《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答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材料体现( )
A.宋代政府惠商的经济政策 B.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
C.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D.宋代法律体系完善
28.“……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 )
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 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
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 29.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 )
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
30.梁启超称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蔡元培认为宋恕要在儒学里边做文艺复兴运动,因此两者变法主张本质是一致的。这表明康宋二人( )
A.通过民主科学,改造中国旧社会 B.照搬西方文化,解放国人思想 C.借助儒家思想,变法走资本主义 D.批判传统礼教,推翻清朝统治 31.1956年中共八大《有关政治报告的决议》中规定: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应当以国家市场为主,同时附有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一规定( ) A.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C.强化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D.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2.德国史学家蒙森在其著作《罗马史》中对罗马法起源进行了清晰的讨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由此可知,罗马法有利于( ) A.维护法律权
威 B.保障人民的权益 C.保护私有财
产 D.限制权力的滥用
33.1808年,美国纽约州授予汽船投资商和发明者在本州水域30年的汽船经营特许权,引起其他州报复性的仿效,纷纷立法禁止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最后,美国最高法院对此作出判决,“宪法只授予国会管理州际贸易的权力”。这一判决( )
A.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边界 B.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推广 C.削弱了州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D.修改了宪法确定的权力架构 34.19世纪70代初,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还不到3人,11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佣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现象( ) A.推动法国城市化水平提高 B.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C.说明法国工业革命未完成 D.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5.WTO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由此可知世贸组织( )
A.是凌驾于成员国之上的经济合作组织B.秉承非歧视原则以调整矛盾纠纷 C.体现了争端解决机制中国家主权的让渡D.协定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约束力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汲取强秦灭亡的教训,在汉初采取了 “十五税一”的政策,至汉文帝时, 又有“田租减半”之诏。隋代开皇二年颁布租调新令“丁男一床,租粟三石……单丁及仆隶各半之。未受地者皆不课。”次年正月又规定,“减调绢一匹为二丈。”唐代前期的租庸调法,税额较轻、尤其是采取“输庸代役”的办法,让农民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摘编自石妍妍等《中国古代农业赋税减免政策初探》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都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政府在税收上实行轻赋税和公平负担,首先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然后以
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那里取得税收,即使在困难时期,仍然注意赋税的限度,而一经有了办法,就要减轻人民负担,借以休养民力。
——摘编自章蓬等《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材料三 1979年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題的决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和所有权,允许采取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是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的价格。前者是“松绑”,后者是“让利”。
——摘编自萧冬连《历史的转折》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至唐农业政策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10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农业政策的意义。(9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时期的农业政策对材料一、二中农业政策的继承与发展的表现。(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我国古代医学名著简介(部分) 著作 《黄帝内经》 作者简介 假托黄帝之名,实为民间医家成果汇集。 假托神农之名,实为民间医家成果汇集。 张仲景,东汉人,被尊为“医圣”。 苏敬等23人奉敕编撰。 成就 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疾病变化和治疗法则,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和体系。 总体药理与药物并论,反映出中药学初步形成体系。 系统论述了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本草学成就,现存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唐本草》 《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洗冤集录》 王维一,北宋人。 宋慈,南宋法医学家,长期任提典刑狱官。 李时珍,明代人,曾任皇家太医院判。 奉旨设计铸造两个铜制人体针灸模型,并著此书相辅并行。 开创了“法医鉴定学”,世界法医史上的经典著作。 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本草知识和经验,是集大成的药物学著作,由朝廷颁行。 《本草纲目》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1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则是,“任何民族都应得到民族发展的完全自由”。为了应对俄国革命政府的外交宣传战,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十四点演说主要体现了威尔逊的四大原则:没有胜利的和平;民主的胜利;民族自决权和领土完整;建立国际维和组织与集体安全原则。威尔逊十四点演说发表之后,时人就开始把其称为“威尔逊主义”。1919年2月,日本东京某报以讥讽的口吻评论说,“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主义已名扬全世界。正如威尔逊本人所预感的那样,他的理想主义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球,终究逃脱不了爆炸破灭的宿命。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摘编自马建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的不同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9分)
47.【历史——选修4:历史人物评价题】(15分)
材料1914年,19岁的蒋廷黻进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并选择主修历史,因为他对当时中国国内的军阀纷争和混战引起的各种问题产生了探究欲。他在此接受了科学的方法训练,即研究必须要观察仔细和结论客观,使得他后来从事历史研究时能坚持从史料中得出结论,凭史料说话。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深受注重史学社会功能的美国“新史学”派及其“族国主义”研究的影响。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的总论里,蒋廷黻把中国能否走出“中世纪状态”,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作为全书的立论主题。1923年蒋廷黻学成回国后先后担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35年以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代表,以所学为国家所用。
——摘自沈渭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一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廷黻史学研究的特点及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蒋廷黻的历史影响。(5分)
(二)历史答案24—35 ACDAD DCBDA BC
41.(1)特点:在新的朝代建立之初,将减免农业赋役作为长期政策。(2分)原因:吸取前朝教训,新的朝代建立之初急需恢复经济,民本思想的影响,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等。(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意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团结各阶层赢得革命的胜利;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关系,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威望。(9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3)继承: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实行土地公有制,更大程度上解放农业生产力,更多地考虑农民的利益等。(6分,继承2分,发展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42.示例1: 看法:中医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3分) 说明:中医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如和阴阳五行理论结合的中医学理论,针灸等。中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如《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等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的理论基础和体系;《伤寒杂病论》论述的中医“辩证施治”等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等则系统总结了药物学成就,形成了中药学独立的体系。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洗冤集录》开创了“法医鉴定学”,成为世界法医史上的经典著作;还有许多著作被翻译为多国文字,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对中华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医学都受中医影响巨大。(9分)
45答案(1)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统一管理;覆盖面较广;影响较大;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社会保障建设制度与时俱进;前期借鉴了苏联经验。(8分)(2)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全国性改革积累经验。(7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46、(1)中国:巴黎和会前,中国人认为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和领土主权”原则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公理和正义。(3分)日本:认为威尔逊主义中的“人道正义原则和国际联盟计划”有利于建立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方案。(3分)
(2)中国方面:一战期间,中日关系紧张;十月革命后,苏俄和平外交的提出鼓舞了中国;美国是经济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中国民众存在依靠国际社会改善自身国家形象的幻想;经过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较大提高等。(5分。回答1点可得2分,回答2点可得4分,回答3点可得5分。)日本方面:20世纪初日本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对一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上,日本与美国及欧洲列强打算不同;威尔逊主义妨碍了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日本要维护一战期间获得的在中国山东的特权等。(每点2分。4分)
47.【答案】(1)特点:以史料为依据,坚持论从史出;融合西方史学思想和研究成果;坚持学术为现实所用。(6分)原因:受西方学术文化的影响;国家危亡的命运;个人求真求实的学术精神。(任意答两点即可给4分)
(2)影响:把西方史学方法带到中国;对中国近代史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挽救国家的危亡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爱国精神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答对三点给5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