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 人民版(考试专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6:20: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1| 哲思明理——宋明理学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理学的创立

(1)背景

①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②唐代韩愈和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③北宋士大夫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

①创立者:北宋五子,即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②内涵: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又称新儒学。

③表现:“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2.理学的成熟

(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

理气关系 理气相互依存,但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修养论 社会政治理论 注重个人学习、实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概念阐释] “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3)影响: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陆王心学和理学的发展

(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

1

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发明本心”,直接体悟理。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知行合一”。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程朱理学 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天理论。史料第一句话总括,三个省略号后的部分为内涵的外延。“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了“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说明了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2)史料二反映了理学的特点与积极作用。句号前为理学的特点,句号后为理学的作用。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体现了理学精神的精髓。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

[提示] 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2

(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提示] 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史论归纳]

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陆王心学 史料一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象山先生全集》

史料二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陆九渊认为“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实际上是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解读史料时,要注意看史料的出处,从史料一的出处《象山先生全集》可以看出史料一是陆九渊的观点。“满心而发”说明了陆九渊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

(2)史料二中“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反映了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3

[提示] 不同:“格物致知”和反省内心。

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提示] 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史论归纳]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理学思想 不同点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 陆王心学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道德观 哲学范畴 本质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规范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到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相同点 内容 影响 1.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慧)”、“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唐代( ) 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 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 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 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

C [志文存在虚夸成分,但是并不全是夸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博爱众人”并不仅仅是佛教的思想,且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主要集中于社会的上层,影响日常生活的说法不准确,故B项错误;材料中志文对墓主的推崇以及当时对高僧也往往如此称赞,说明当时社会上推崇儒家的礼教等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故D项错误。]

4

2019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2 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 人民版(考试专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5sw65i3o26bod04q39t7z7sh75lu600ob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