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莱阳市第九中学 孙姣凤
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材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岳麓新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 是工业文明崛起的开篇。本课具有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东方的诱惑”“开辟新航路”“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新航路开辟的知识,但以其当时的认知能力,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经过历史教材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本课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深入辩证的探究事件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客观条件和经过(四位航海家和航线);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学会辨证的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再现十五、十六世纪西方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壮举;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认识新航路开辟是偶然也是必然;通过情景再现、史料分析比较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通过问题探究、反思,辩证的认识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性和血腥性、罪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新航路的开辟与资本扩张的实质之间的关系;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充分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又充满着血腥和罪恶。激发学生热爱独立、自由,反抗压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辨证的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有关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知识,重点预习航海经过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的准备。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课件展示)指定同学简单的说说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规模、到过的国家。(教师注意以提示的方式控制时间)
设问:近一个世纪后的西方也出现了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怎样出现的?情形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到十五世纪的欧洲看看吧。(视频展示)
讲授新课 一、东方的诱惑
创设情景(课件展示)图片和资料
15世纪欧洲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西欧的商人、封建主贵族、以及新兴的资产阶级都渴望获得黄金。当时,《马可·波罗行纪》(一译《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马可·波罗把东方描写成“遍地黄金,香料盈野”。这本书进一步刺激了欧洲人的贪婪的欲望,他们渴望探险,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实现自己的黄金梦。恩格斯指出:“?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因此,“黄金梦”成了驱使西欧商人、航海家和探险家远航东方的一种动力。
1
想一想:假如你是生活在十四、五世纪的欧洲人面对《马可波罗游记》的描述,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分不同角色鼓励学生回答:西欧商人、王室贵族、君主、教会) 西欧商人: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满足赚钱的欲望;转口贸易妨碍我赚更多的钱。 王室贵族:享受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东方的香料、黄金等吸引着我,我要去寻找财富。 君主:我要更多的财富,扩大领土,使我的王权更强大。 教会:我要把基督精神发扬光大,传播到富庶的东方。 共同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社会根源:欧洲社会各阶层人对香料和黄金的追求。 3、商业因素:欧洲对东方的转口贸易是西欧商人无法获取高额利润,渴望另辟一条到达东方的路。 4、政治因素: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5、宗教:基督教会传教而进行的圣战,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设想:作为一个航海家,你认为航海需要哪些条件?(各抒己见)
提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使用,绘图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进步,个人的冒险精神,强大的物质基础,政治上的保障(欧洲君主强化王权全力支持)
设计意图:让学生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各抒己见和设想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培养从图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多层次、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开辟新航路
创设情景(课件展示)图片和资料
师解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强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勇敢的探险者们踏上了海上探险之旅。
设想: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探险家,讲述你的探险历程。(配合课件共同完成表格)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时间 1487年 1497-1498年 1492年 主要贡献 航行到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向葡萄牙 东 向西 西班牙 1519-1521年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自由论坛:你如何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师要适时引导:主题是把握进步和非正义的标准)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再现情景,角色扮演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自由论坛”培养学生辨证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创设情景(课件展示)图片和资料
共同探究:想一想,新航路开辟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对欧洲:
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封建制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亚、非、美洲:
给美洲和非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罪恶的奴隶贸易开始,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欧洲人用白银购买亚洲的商品,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的经济发展。
2
对世界: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2、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欧洲与亚、非、美洲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视频) 设计意图:以课件模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史实。视频展示专家对新航路开辟的评论,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影响。
课堂活动:(展示郑和下西洋图)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这“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赀:计算)
合作探究: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 航海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开拓市场,攫取暴利 性质 影响 结果 损耗大,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 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航海事业蒸蒸日上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促进与亚非各国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的友好交往但无益的贡赐贸易 益于国计民生 资本主义的海外殖促进资本主义的民性质 迅速发展,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反思:中国的日渐落后西方的逐渐强盛
师: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逐渐落后于世界文明的潮流,成为后来西方的殖民扩张对象。这是我们以后将逐步学习到的内容。
现实反思:(自由论坛)对两种不同的航海结局,发表你的感悟 提示:必须实现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设计意图:论从史出,历史为现实服务,现实汲取经验教训于历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巩固练习: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高涨。?特别是流通的大量白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的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请回答
1、美洲航路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者分别是谁?
答:哥伦布、达·伽马
2、下列航海家到过美洲的有( B )
①哥伦布②麦哲伦③达·伽马④迪亚士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②④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是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说的这种情况发生在(A )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4、该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做简要评价。(论从史出)
提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
3
世界市场的形成。作者的观点是正确,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大规模殖民活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深化课标要求,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和辨证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课堂小结
十五世纪,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欧洲探险家们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程。新航路的开辟是工业文明崛起的开篇。也是欧洲国家踏上对外殖民掠夺的开始,给被征服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下节课将要学到的内容);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史由区域历史向全球历史演变的开始,整个世界日益紧密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尽管这种联系充满着血与火的斗争。充分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我们要以发展观和全球观念,辨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作业:(任选一)
1、任选一个航海家的角色写一篇航程经历的见闻录及对航行的感悟。(要求体现出本课所学习的知识:探险的目的、支持者、到达的地方及所见所为等等)
2、“新航路的开辟是工业文明崛起的开篇,但却充满着血腥和罪恶”。你是如理解的。结合当今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设计意图:既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落实本课教学任务,又开拓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也落实了学史鉴今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的识记知识,而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顺应山东省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本人在教学中,以烟台市历史教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用多媒体资料、角色扮演、质疑设思、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和谐高效的气氛中“畅所欲言”,能够学以致用、学能致用、学能创新。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悟课堂,感悟历史。
参考书籍和网站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探究丛书》烟台教科院历史教研室主编 陕西基础教育信息网资源www.snedures.com 中国教育网www.chinaedu.edu.cn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