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精选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04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1.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考点:植被类型及影响因素 影响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
【点睛】第2题,不少考生错选认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景观规划差异,同为隔离带的行道树,其规划相同,材料提到数年前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为同一标准栽种,都是绿化隔离带用地,街道两侧,距离近,居民爱好不可能差异这么大。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答案】4.C 5.C
【解析】本题组以澳门半岛的城市区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图的判读以及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4.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5.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答案】6.B 7.A 8.D
【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读图能力。
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故选B。
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
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 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答案】9.B 10.C 11.C
【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B对;山前平原地势平坦,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A错;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错;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D错。
10.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A错;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B错;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D错。
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B错;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下面左图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右图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6分)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6分)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6分)
【答案】(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