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 2.稀缺性 3.实证分析 4.规范分析 5.均衡分析
6.经济理性主义假定 7.微观经济学 8.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所指“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需节省使用,将更多的资源留给下一代; D.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而被消耗光。 2.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 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 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
D.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总是会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不存在资源稀缺。3.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与稀缺性和选择相关的问题;B.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 C.没有中央计划的市场经济; D.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4.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A.价格必定上升; B.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C.必须作出选择; D.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5.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A.一个经济要靠市场来解决稀缺性的问题; B.用于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们是自私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 D.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有限。 6.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如何在股票市场赚钱; B.自由市场上的价格;
C.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D.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决定。 7.时间:
A.不是稀缺资源,因为永远有明天; B.与资源分配决策无关; C.对任何人都是稀缺资源;
D.对消费者是稀缺资源,但对生产者不是。 8.经济学是关于个人和国家如何:
A.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要; B.用无限的资源满足有限的需要;
1
C.学习变得更无私以解决稀缺性的问题; D.用无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要。 9.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证明只有市场系统可以配置资源;B.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法; C.证明只有计划经济可以配置资源;D.因为资源稀缺而必须作出的选择。 10.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1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
12.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货物税的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13.下列中哪一点不是绝对命令经济的特点?
A.政府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B.有一强大的中央政府; C.缺乏市场;
D.存在能配置资源的私人所有者。
14.在市场经济国家,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是取决于:
A.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私下的相互影响; B.政府的经济顾问; C.经济中那些最大的公司; D.经济中那些最富裕的消费者。 15.在市场经济国家,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主要由谁来回答?
A.政府。B.生产者。C.消费者和政府。D.消费者和生产者。 16.在市场经济国家,“一种东西如何被生产出来”这个基本经济学问题主要由谁来回答?
A.销售者。B.购买者。C.生产者。D.政府。 17.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
A.生产什么,为谁生产,为什么生产; B.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哪里生产; C.如何生产,生产什么,何时生产; D.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8.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四个基本问题:
A.仅在混合经济中产生; B.在各种类型的经济中产生; C.仅在中央计划经济中产生; D.与混合经济无关。 19.在中央计划体制下:
A.政府涉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仅仅是生产什么商品;
B.政府涉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仅仅是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C.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由政府来回答; D.稀缺性被消灭了。
20.经济学家谈到的“混合经济”是指:
A.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 B.政府和个人都要作出决策;
C.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要作出决策的现象;D.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2
21.中央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区别是基于:
A.谁来作决策; B.稀缺性是否存在; C.消费者相对于生产者的重要性; D.贫困的程度。
22.由政府来回答四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体制被归入以下何种经济?
A.混合经济; B.受到调控的经济; C.中央计划经济; D.市场经济。 23.“主要依靠个人决策”是描述以下何种经济?
A.没有政府的经济; B.政府角色不重要的经济; C.中央计划经济; D.市场经济。 24.市场:
A.是能回答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的唯一机制; B.把消费者的选择和厂商的选择联系起来; C.不能回答商品是为谁而被生产出来的; D.只能回答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中的三个。 25.在市场经济中,作出重大决策的是:
A.政府。B.计划机构。C.卖者和政府。D.买者和卖者。 26.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A.市场经济;B.个体行为;C.总体经济活动;D.混合经济。 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通货膨胀率的决定;
C.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 D.谷物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28.以下哪一项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B.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对世界石油价格的影响;C.最低工资对青年工人失业的影响;D.汽车工业的产出水平变化。 29.实证经济学:
A.把价值判断和意见结合起来; B.主要研究“是什么”; C.不能提供判断标准的依据; D.关注“应该是什么”。 30.下列哪一项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A.失业救济太低; B.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 C.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D.妇女与男子应该同工同酬。 31.规范经济学:
A.关注作出评价; B.描述经济如何运行; C.预测各种不同政策的结果; D.有助于作出评价。 32.下列哪一项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比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工资要高;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平等;
C.通货膨胀用于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D.去年计算机的价格有所下降。 33.经济学理论或模型是:
A.数学等式;B.对经济发展的预测;
C.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政府政策改革建议; D.若干假设以及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
三、判断题:
3
1.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2.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问题。 3.通过合作可以消除稀缺性。 4.竞争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
5.在一个由行政指令来协调经济活动的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决策是价格调节的结果。
6.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因为它研究的对象就其本质而言是有个性而多变的人类行为。 7.“所得税税率提高会引起总税收减少”。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8.“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这是一个实证表述的例子。 9.科学不涉及实证问题。
10.实证表述的是关于是什么的,规范表述的是关于将来是什么的。
11.经济模型的关键假设之一是人们所作出的是他们预期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福利的选择。 12.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的。
13.检验经济模型就要比较它的预期与现实世界的情况。 14.在经济学中,封闭经济是一个经济自由非常有限的经济。
15.厂商(企业)是把居民户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生产物品与劳务的组织。 16.在经济学家看来,资本是经营中用来购买资产的货币。 17.理发师理发用的剪刀是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的例子。
18.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19.混合经济是既有国内贸易又有国外贸易的经济。
20.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四、分析讨论题:
1.为什么稀缺性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2.为什么合作并不能消除稀缺性?
3.生产要素分为哪四类?每类举出两个例子。
4.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符合这个原则的,有没有“非理性”或“反理性”行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是理性的还是反理性的,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是实证性的还是规范性的?
5.既然理性行为无需完全是自私自利的,为什么经济分析又要假定个人行为的基本动力是追逐个人利益?
6.指令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键差别是什么?
第二章 供求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 2.需求 3.需求定理 4.供给 5.供给定理 6.均衡 7.均衡分析 8.局部均衡 9.一般均衡
10.静态均衡分析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