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永安三中高一(下)第一次阶段考
生物学科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卷中。)
1. 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和d
为一个细胞周期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C. DNA复制发生在c段
D. 染色体平均分配发生在d段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 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3. 下列a、b、c、d四图都与细胞分裂有关,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c图表示细胞周期,甲→甲是一个细胞周期 D. d图是观察该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
4. 下列对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 C.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1
B.
D.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5. 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 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 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 用玉米花粉粒培育出的植株 6. 下图所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 ) A.
7.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无丝分裂( ) A. 无DNA复制 C. 有染色体周期性变化
B. 无纺锤丝出现和染色体的变化 D. 有核膜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B. C. D
8. 氧气从体外空气进入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
①体内细胞 ②细胞外液 ③血液(或淋巴)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A. ⑦→④→③→②→① C. ⑦→③→①→④→②
B. ⑦→③→④→②→① D. ⑦→④→③→②
9. 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10.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
2
B. C. D.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1.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
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
B.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C. Ⅱ处发生的信号转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切断d、刺激b,能发生反射
12. 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对外物质交换速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 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13. 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 细胞死亡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 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与细胞凋亡无关
14. 在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之比,不正
确的是( )
3
A.
B. C. D.
15. 下列细胞中,细胞全能性最容易表达的是( ) A. 人的神经 B. 蚕豆的叶肉细胞 C. 蛔虫的受精卵
D. 蛙的口腔上皮细胞
16.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17. 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重感冒病人体温升高 C. 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糖尿病
B. 严重腹泻病人脱水现象 D. 用眼过度引起近视眼
18. 下列关于颤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颤藻的核膜、核仁可以周期性的消失和重现 C. 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D. 颤藻增殖的方式是无丝分裂
19.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是( ) ①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②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③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④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⑤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③⑤
D. ③④⑤
20.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特异性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所致,据此
推测严重
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