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地理百科知识分享
篇一
1、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落水。
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落水量变化相一致。 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落水、径流。
1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11、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12、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3、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14、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5、滑坡的成因歪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篇二
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淌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胖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10、土壤的胖力特征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1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别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12、原发性地质灾难诱发其他灾难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1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难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14、地质灾难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增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 篇三
1、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1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
1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1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
1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1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1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