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环境改造项目电气施工方案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内容,深刻领会设计意图。依据设计图纸中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和主要材料等进行统计,并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对采用的代用设备和材料要考虑供电安全和技术、经济等条件。
1.2 熟悉施工部位图纸、说明书,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说明,并认真查对且有专人负责。
1.3 考虑与主体工程和其他工程的配合问题,确定适宜的施工方法。为了工程质量。不要破坏建筑物的强度和损坏建筑物的美观;为了工程安全。注意与其他专业工程不发生位置冲突。同时要满足安全净距的有关规定。
1.4 要求必须熟悉有关电力工程的技术规范。并严格按其施工。
1.5 备品的准备工作,工具、机具、仪器、仪表及劳保用品。
1.6 做好设备的出库、运输、开箱、查验工作。并由专人负责。
2. 电线、电缆敷设
2.1 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摇测。1KV及以下电缆用1KV兆欧表摇测,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MΩ。
2.2 按施工图敷设,每根线作标记,电线、电缆排列整齐,不交叉。
2.3 电缆托盘应按实地走向配制弯头部件,托盘内宜增设25的镀锌扁钢,以便和整个接地系统可靠电气连接。托盘的具体标高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稍加调整。
2.4 所有配管均为钢管敷设,彩板内暗敷配管亦为钢管。
2.5 吊顶上敷设钢管应做支架,导线管不得直接接触顶板。
2.6 强电与弱电不得同桥架敷设。避免强电磁场干扰弱电信号。
2.7 所用电线、电缆均为优质材料。具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2.8 电缆托盘穿墙、楼板孔洞时。要用防火材料填充洞口,严禁直接用水泥堵塞孔洞。
2.9 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墙应严实可靠,不应有明显的裂纹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入行封堵。
2.10 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线2-3M长的区段增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3. 电气安装
3.1 所用灯具规格、型号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2 净化灯具安装
3.2.1 按施工图纸画灯具安装标线,灯具采用吸顶式净化灯。
3.2.2 检查灯具底托及上盖密封条是否完好,无误后安装并在灯具与吊顶板接缝处打密封胶。
3.2.3 安装注意事项:小心轻放!勿碰坏不锈钢反光罩。 3.3 插座安装
按施工图确定插座位置。所有插座为安全防护型。开孔须整齐与壁板接口处要打密封胶。
3.4 配电柜安装
3.4.1 检查所有配电柜的合格证并认真核对图纸,查清设计与实物无误后方可安装。
3.4.2 除照明箱外其它落地配电柜均做槽钢底座,底座除锈焊接后刷防锈漆与调和漆。
3.4.3 严格执行国家电气安装规范。 4. 配电线路敷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线缆桥架,管线敷设横平竖直,牢固美观,凡金属线槽、管、盒均应做接地(接头处用软铜线做搭接)
4.2 各金属线槽、线管,穿线口必须安装护口后再穿接电线。
4.3 强电、弱电线缆须分开敷设。若受条件限制或一方数量较少时。可用线槽敷设,强电在下。弱电在上并采取一定隔离措施。
4.4 线槽及线管中严禁有线缆接头。
4.5 穿线时根据施工图纸核对导线规格并分清线色:L1为黄色线。
L2为绿色线,L3为红色线,N线为淡蓝色。 PE线为黄绿相间双色线。
5. 校电,接线,通电试验和整体调试
5.1 校线、接电前,应对所有的用电设备及各支路做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测试,合格后再并网测试,同时填好记录。
5.2 校线接电应由电工工长或有经验的电工负责,认真校对线号和线色。确认无误后再接线。
5.3 第一次合闸送电前应重点检测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测试,确认合格后再送电,合闸送电时应注意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以防发生意外。
5.4 照明通电试验一般按4小时掌握,整体调试时各专业人员配合,应制定相关调试规程,分工合作。调试时电工应坚守配电室和自控岗位,加强联系。做好试验记录。
(三) 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1. 所有设备均要根据装箱清单、说明书、合格证、检验记录和必要装配图及其它技术文件,核对型号、规格以及全部零件、部件,所属材料和专用工具并与甲方、总包、监理共同验收,移交要作好记录。
2. 设备吊装应平稳、牢固。设备的移动部分动作要平稳,灵活自如。
3. 设备支、吊架固定安装时,要考虑便于拆卸和维修;管道与设备的连接应采用柔性连接,接管平直,严禁渗漏。
4. 排水坡度应正确,凝结水畅通,严禁返坡。 5. 风口与风管接口处采用人造革软连接。 6. 设备就位前要检查基础是否符合要求。应用水平仪加以检验。
7. 设备安装后要加以防护。必要时要责任到人。 (四) 施工注意事项
1. 设备安装调试前均要邀请设备供货厂家技术人员和甲方相关人员共同商讨安装、调试方案,安装调试工作进行时一定要按照已经甲方及设备厂家认可的方案施工。
2. 报竣工后,要积极地配合甲方相关人员做好设备交接工作。交接工作要全面、清晰、完善,交接时,要协助设备生产厂家做好甲方交接人员的交底工作。以利于甲方交接人员更好地了解设备,更重要的是系统的操作特性、操作规程、调节方法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