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及时拿出相应数量的小红旗(说5,孩子们就要拿出5个小红旗;说8时,孩子们就要拿出8个小红旗),拿出红旗最快最准确的孩子会得到一个小红花。这时孩子就会积极参与,我就拿着编号卡片,让孩子仔细观察,告诉他们老师什么时候出示任意一张编号卡片,要拍出相应的掌声(出示一张卡片号码6,孩子会拍手6次)。当孩子在拍巴掌发生错误时,我也及时纠正他们,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为了充实数学活动的形式,我会向学生展示带有星星的卡牌,每张卡片牌上的星星数不同,并告诉他们当老师出示任意一张带有星星的卡牌时,要跺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四)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建构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在数学情境中不断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当我在教数学排列的时候,我在拼图区域放了很多三角形和正方形(每个都有两种颜色,黄色和红色),然后我会问孩子:“孩子们,现在我们要把三角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并要有规律的安排,你要考虑一下如何排列,然后动手尝试。”然后孩子们会主动进行排列,有的孩子排列的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再一个三角形和一
个正方形;有的孩子则排列成一个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再一个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我继续问孩子们:“孩子们,刚刚我们其实只是按照形状的排列,那么你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的规律排列吗?请你们动动手试试。”最后,孩子们全部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颜色来完成教学活动。
(五)充分挖掘区角游戏中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大都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利用各种材料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游戏环境,在区角游戏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自主操作,比如娃娃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吃饭的时候,需要放几个碗和?姿?筷子,每人吃一碗面条,宝宝吃汉堡包,需要煮多少碗面条,买多少个汉堡包,如果一个人吃两碗那么需要多少碗的面条呢;水果店的水果是分类放的,大的在下面,小的就在上面;商场是需要付钱的,为孩子提供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在玩区角游戏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乘坐公交车,门票价格是大人每人2元,孩子免费乘车,那么他们一共要花多少钱?根据孩子的情况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预设孩子需要支付的车费;娃娃屋来客人了,需要去超市买一些食物,如何安排合理呢,孩子自由讨论和相互协议作出合理的安排。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功能,激发幼儿的内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的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孩子喜欢数学活动。 三、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这为数学题材的“生活化”“游戏化”及“现实情境化”提供了可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明确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注意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素材,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意识。作为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课堂教学,到多元化的自主活动,是一次质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就需要教师深入地领会《纲要》实质,把《纲要》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这样,数学活动的意义和效果就更为突显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