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交礼宾一线见闻
作者:袁南生
来源:《湘潮》2019年第05期
外事無小事。在外交第一线,礼宾工作是否到位,很多时候决定了外交的成败。 为朱锫基总理访问埃及踩点
外交讲究对等接待。在外交实践当中,从礼宾角度考虑,对等必须明确区分是按习惯对等还是机械对等。
2001年,我担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首席馆员,也就是使馆的二把手。2002年4月19日,朱镕基总理访问埃及。在朱镕基总理访问之前,我与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罗林泉前去与埃方接洽,确定朱镕基总理访埃的活动与细节。按照国际礼宾惯例,总理作为政府首脑,要检阅仪仗队。我们问埃及总理府有关官员,朱镕基总理检阅仪仗队的地方在哪里?对方说在总理府。于是我们要求到现场去看一看、走一走。埃及为来访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欢迎仪式通常在机场,此次在总理府举行欢迎仪式的安排,显然不符合埃及的通常做法。 此前,我国已将来访国家领导人欢迎仪式从机场改到了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如果天气不好,则安排在人民大会堂内进行。朱镕基总理来访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因天气原因,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内为其举行了欢迎仪式。埃方根据这个情况,提出将朱镕基总理的欢迎仪式改到总理府。我们到现场后,发现埃及总理府用于检阅的场地并不大,只能并排站18个人。一般欢迎仪式检阅仪仗队要有乐队,还要有列队排开的海陆空人员,仪仗队通常在100人左右,并排只能站18个人的场地显然不符合规格。
随后,我们与埃及方面展开了磋商。我问:“你们怎么安排在这里举行欢迎仪式呢?”对方回答:“我们对等啊!你们不在机场,我们也就不在机场;你们在人民大会堂,我们就在总理府。这就是对等。”我告诉埃方,这个安排中方不能接受,地方太小了,朱镕基总理不能够在这里检阅仪仗队。我指出,埃方对外交对等的理解不对,对等是习惯的对等,而不是机械的对等。我们不能说一国仪仗队里有两名女性,另一国的仪仗队里也要有两名女性,这是很机械的做法,这也不是外交对等的真实内涵,外交对等的内涵应当是各国外交礼宾习惯的对等。 我进一步指出,中方欢迎外国来访国家领导人的仪式已经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你们的习惯是在机场举行,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为穆巴拉克总统举行欢迎仪式是按习惯办的,你们为什么不按习惯办呢?而且,如果要讲习惯,中方为来访的国家元首鸣炮21响、为来访的政府首脑鸣炮19响,但是埃及从来不为任何来访的外国领导人鸣炮,因为埃及没有这个习惯。对此,中方并没有因为埃及不鸣炮而在埃方来访国家领导人欢迎仪式上取消鸣炮。你们的习惯是什么,我们的习惯就是什么。既然你们的习惯是在机场,那就应当在机场。我们的习惯有鸣炮,尽管你们不鸣,我们也给你们鸣……但是,埃及方面依然不让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