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0)要点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常见,治疗难度增加,医疗负担加重。抗菌药物疗程过长是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停药时机仍是临床面临巨大难题。实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降钙素原(PCT)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PCT在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中的指导价值逐渐被认可。 一、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二、PCT在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1】: 临床怀疑不明原因感染及脓毒症时,建议及时行PCT检测,以帮助进一步明确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2】: 对于疑似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当PCT≥0.25μg/L,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高,建议启用经验性抗菌治疗。(低证据等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3】: 对于怀疑脓毒症的患者,应立即启动经验性抗菌治疗。PCT≥0.5μg/L时,有助于脓毒症诊断(高证据等级,强推荐),高水平 PCT(尤其>10 μg/L时)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更高。(低证据等级,弱推荐) 【推荐意见4】: 存在院内感染风险的患者,如接受长期机械通气、外科手术治疗、留置动脉或静脉导管等,建议动态监测PCT变化。若出现PCT显著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能,应结合临床,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中证据等
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5】: PCT检测不能取代微生物学检查,病原微生物仍是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怀疑细菌感染时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合理留取标本送检。(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三、PCT在指导抗菌药物停药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6】: 已启动抗菌治疗的患者,建议合理监测PCT的动态变化,及时评估治疗疗效(高证据等级,强推荐)。ICU感染患者推荐每24h监测,PCT无明显下降或不降反升,需积极寻找原因,考虑调整治疗方案;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至48~72h。(低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7】: 对于非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当PCT下降至0.25μg/L或峰值浓度80%以下,且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建议停用抗菌药物。(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8】: 对于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ICU重症感染患者,当PCT下降至0.5μg/L或峰值浓度80%以下,建议抗菌药物停药。(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9】: 监测PC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指导下呼吸道感染和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抗菌药物暴露,对降低耐药风险有积极作用,可作为辅助抗菌药物管理的有用工具。(低证据等级,弱推荐)
四、影响PCT升高的非感染因素
【推荐意见10】: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肺结核、局限性感染如软组织脓肿等患 者,PCT可不升高,不能仅依据PCT结果决定是否启动抗菌治疗,应
结合临床。(低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11】: 外科大手术后PCT可短暂升高,建议手术后监测PCT的动态变化,早期发现术后细菌感染。(低证据等级,强推荐)
【推荐意见12】: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PCT基线水平升高,建议使用更高的临界值,并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低证据等级,弱推荐)在不同程度CKD的患者中,均观察到PCT基线水平有所升高。有研究显示,CKD5期患者升高更为显著。目前尚无统一的细菌感染诊断临界值,文献报道的最佳临界值在0.50~1.65μg/L。 五、检测结果解读
【推荐意见13】: 检测结果解读时,应区分健康人群参考限值和临界值的不同,不可将健康人群参考限值作为诊断细菌感染与否的临界值使用。 实验室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需与相应的参考体系进行比较,才能对患者的情况作出评估,帮助临床决策,因此,理解不同限值的含义是正确解读检验报告的前提,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健康人群参考限值和临界值。
健康人群参考区间,是大多数健康人检测值所在区间,一般情况下,常选择95%分布范围的大小表示,参考区间的两端为参考限值。 临界值(cutoff)即阳性判断值,则来源于临床患者的数据,是用于确认或排除诊断的医学决定水平。
健康人血浆PCT浓度一般低于0.05μg/L,这是健康人群参考上限;而辅助诊断下呼吸道感染和脓毒症的临界值却为0.25和0.5μg/L,不能混淆使用。误将健康人群参考限值用作下呼吸道感染或脓毒症的临界值,必然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造成重大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