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酶是________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细菌侵入机体,机体还可通过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而将其清除。
(2)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__。
(3)若将此牙膏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再取出进行分解口腔细菌的实验,发现与不用此牙膏的效果相同,原因是强碱条件使酶________被破坏而失去活性。 (4)为探究牙膏中的酶的最适温度,基本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活细胞 浆 (2)活化能 (3)空间结构
(4)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的对比实验,用此牙膏分解口腔细菌,找到峰值(或“分解效果最好”)对应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
解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产生的。(2)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酶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均由于空间结构改变,而导致酶变性失活。(4)为探究牙膏中的酶的最适温度,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的对比实验,用此牙膏分解口腔细菌,找到峰值(或“分解效果最好”)对应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
13.(2017·合肥市·三模)某兴趣小组探究37 ℃条件下pH对某动物体内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pH值 淀粉酶活性 mg/g·30 min 蛋白酶活性 μg/g·30 min 1.0 200 X 203 3.0 250 4.0 300 5.0 350 6.0 490 7.0 450 8.0 200 1 520 1 750 1 500 1 400 1 020 980 700 500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实验中对该类因变量的检测方法常有________。 (2)表中X为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表中数据说明:不同的酶________不同。
答案 (1)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 检测底物的消耗速度或产物的生成速度 (2)2.0 表中以pH相差1.0设置梯度 (3)最适pH
解析 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pH,根据变量控制的等梯度原则,表格中的X应该是2.0;实验的因变量是淀粉酶的活性和蛋白酶的活性。(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这两种酶可以分别催化淀粉和蛋白质水解,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底物的消耗速度或产物的生成速度来检测这两种酶的活性。(2)根据表格分析,表中以pH相差1.0设置梯度,所以X为2.0。(3)根据表格分析,pH为6.0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对最高;pH为2.0时,蛋白酶
的活性相对最高,说明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