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山作文之山水游记文言文作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46: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山水游记文言文作文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说课稿(招教

面试实用)】

《兰亭集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但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山水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兰亭集序》叙事写景,感悟抒怀,从一次宴游谈到生死观,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同时,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并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采用探究、交流的方式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1、积累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3、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从乐到悲再到痛的情感变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蕴含的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乐到悲再到痛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在深沉的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 二、说教法学法

1.反复诵读和圈点批注法。帮助学生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

2.问题探究和教师点拨法。展开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互动,从而深刻领会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山水,青山可以沉淀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千年前的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我们的“书圣”王羲之从这次盛会中有什么感悟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珠联璧合的《兰亭集序》吧! (2)三读三求(以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a.一读求识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识音解字,疏通文意,并帮助学生梳理相关文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序”这一文体。“序”也叫“序言”、“前言”,属于实用类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可分为书序和赠序。书序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和写作宗旨,为读者阅读提供一定的参考,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多是表达离别之际勉励、赞许等感情,或阐明某一观点,类似于议论性散文,如《东阳马生序》。 b.二读求品

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变化,并分析作者为何而乐?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 ◆为何而乐?

兰亭集会,群贤高乐,仰观俯察之乐。1环境优美,天气清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3活动雅致有趣:“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为何而痛?为何而悲?

兴尽悲来,不由感慨。人不管是归隐山林还是以放浪形骸的方式活着,生命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逝去,往日的美好和欢愉都会成为旧迹,况且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后归于终结。实在是令人痛惜。

但作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后一切皆无,“死生亦大矣”,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 c.三读求悟

思考作者的情绪由乐转悲是否就意味着消极懈怠?引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3)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感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四、说板书设计

乐 (1、2) 集会盛况良辰美景,乐事赏心 痛 (3)人生感慨 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悲 (4)写序缘由 生死问题,古今同慨 《赤 壁 赋》说课稿 一、说 教材 (1)教材地位

《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3单元第二篇文章, 属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古代的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山水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写作此文时,无辜被贬,谪居黄州已有四年之久。他在这篇赋中自言其愁,而又自解其愁,表现了出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见出作者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胸襟和气度。学习本文,对于学生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以及由此营造出来的意境。

3、了解 “赋”这一文体的有关知识,赏析本文“景”、“情”、“理”结合的写法。

4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虽屡经磨难却仍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和文章的深刻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虽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精神情怀。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赤壁古战场山水浩淼壮观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历史遗迹,产生出一种深沉、慷慨之感,以便进入特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1、(虽然) 才高八斗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 2、(但是)仕途坎坷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朝,哲宗亲政后,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却仍)豁达乐观

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 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三)三读三求(一读求“识”、二读求“品”、三读求“悟”) (1)一读求识(识音、识字、识文赋)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识音解字,疏通文意,并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知识,要求学生了解“赋”这一文体。《赤壁赋》是一篇杰出的文赋作品。文赋是中唐以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不受骈赋、律赋那些框框的限制,较多地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 (2)二读求品(品词、品句、品写法) 1、品词句

探究活动:让学生群答“哪些词用的精妙?为什么?” 根据回答,总结出若干有代表性的词,师生探究,加以分析。

a从“泛”字我们好像看到了小船漂浮在江面上,自由自在的样子。 b“徘徊”一词用的是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徘徊”一词还透露出了作者对月夜美景的眷恋之情。

搜索更多关于: 山作文之山水游记文言文作文 的文档
山作文之山水游记文言文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6lvy0xii73pebe0io3703gjy5zcvb00lr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