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问题意识
的培养
摘要: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通常采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方法学习历史,长此以往便很容易会丧失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应用的提升。所以,中学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兴趣;问题意识 前言
历史问题意识是一种学科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伴随着历史思维和历史心理的各种不同表现特征,它既是一种心理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维发展过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一、中学生培养历史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与提高学生历史意识、 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历史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问题意识”,这与历史学科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的特点密不可分。 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在于以史料为载体,从复杂斑驳的历史知识之中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在已知中发现未知,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历史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索,从而完善自身的情感和人格,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由于历史具备“不可再现性”的,因而, 教师和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对历史进行理解、分析、辨别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历史的真相。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重视史实,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掌握思维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并且在该过程中不断地意识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 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几个重要问题
1、培养历史问题意识的基础是转变教学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目标上,教师更多的是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历史结论的获得,这种教师“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科能力应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培养问题意识的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在知识层面上却步,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质的认识。也就是说,既让学生掌握史实,更要熟悉史学。总之,教师一定要改变“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观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念,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学生可以畅谈见解,学生的问答理由能够得到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思路从而得到合理引导,进而掌握同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得以激发。只有这样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养成生疑解疑的能力。
2、培养历史问题意识的前提是落实历史基础知识 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想在本学科领域有所成就,总是要建立在本学科的基础之上。历史问题意识的提高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提出来的,它是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开拓历史思维和提高历史素养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没有条件所限,它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是有一定要求的。
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学生是很难提出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刺激大脑去思维,只好等待教师给出问题,而对教师给出的问题因为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其回答问题随意性就很明显。学习就成了被动接受,历史学习能力和思维就很难得到提高。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自然成了一句空话。
3、培养历史问题意识的关键是依赖史料证据 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显,新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