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激趣导入
1.出示邓小平爷爷的画像,问: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 2.你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3.简介邓小平的生平。
他叫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4.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认读?邓??植?。注意?邓?是后鼻音,?植?是翘舌音。) 四、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分小组自学生字。 3.自学汇报,老师检查。
(1)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提示)看清声母:坛t、龄l、格g、握w、致zh、勃b、挖w、选x、茁zh、移y、挥h、填t、扶f 看清韵母:龄inɡ
(2)识记生字。(学生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土+云→坛 木+各→格
换一换(熟字换偏旁):住—注
比一比(形近字比较):休—体 邓—双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画上横线。 爷爷 植树 碧空如洗 万里无云 公园 引人注目 兴致勃勃 汗珠 休息 茁壮 小心 仔细 扶正 笔直 满意 风景 3.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结果怎样? 4.汇报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认读。 2.学生仔细观察,谈发现。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植、满、息?。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互评。 七、梳理板书
邓小平爷爷植树 时间:1987年4月5日 地点: 北京天坛公园 人物: 邓小平爷爷 事情: 植树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美好心愿。 3.培养植树绿化的意识,乐于为绿化环境而努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3
在读文感悟中,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美好心愿。 三、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2.听写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邓爷爷植树的情景的? 2.齐读第2、3自然段。
3.交流感悟:邓爷爷是怎么植树的?
(1)找出描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 出示:握、挖、挑选、移、挥、填、看、扶正。
(2)同桌合作,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邓爷爷植树的过程。
(3)再读读这两个自然段,想想邓爷爷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爱树、认真) 品读关键词句:
①?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抓住?兴致勃勃??满是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体会邓爷爷植树不怕累、做事认真、坚持到底的精神。 ②?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抓住?挑选??小心??挥锹?等词语进行品读,从中可以看出邓爷爷植树的认真。 ③?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这两句话说明邓爷爷做事一丝不苟。 4.指名读第4自然段。
(1)为什么邓爷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他心中会想些什么?
结合课前搜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3)把邓小平爷爷的美好愿望印在心中,带着笑容读这一自然段。 5.读议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邓小平爷爷栽的柏树为什么成了北京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树长得茂盛、漂亮;它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2)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与怀念读第5自然段。
(3)小练笔。如果你来到北京天坛公园,面对这棵柏树,你会说些什么呢? (4)小结。
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83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他?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著,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植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五、总结全文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听着这优美的旋律,齐读课文。
2.同学们,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邓小平爷爷说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他的话令人难以忘怀。83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现在正是万物复苏、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赶快行动起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
六、梳理板书
邓小平爷爷植树 柏树——美丽的风景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
七、教学感悟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识字,把?读?作为教学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抓住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这段文字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运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用?△?标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动作,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从中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的美好心愿。
14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妙析教材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要使用恰当的语气;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注意说话的语气。
学情分析
说话人人都会,但是怎样说话,让听的人舒服,学生很少考虑。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个口语交际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说话,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说话。
教学建议
本次口语交际课可先以一个故事导入,从故事中看出由于一个小朋友不会说话闹得不愉快,再以模拟场景为主,教师给出几个场景设计,供学生模拟说话。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到不同的语气会有不同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恰当的语气说话,说话的语气不能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说话的时候要让听的人舒服,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 难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注意说话的语气,要让听的人舒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说话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要谈谈说话先后次序不同所造成的影响。有一个小孩放学了,一进门跟妈妈说:?今天我们考试了。??你考几分啊?? ?六十分。?只听?啪?的一巴掌打在小孩手臂上,小孩一边哭一边说:?全班只有一个人及格了。??你得了六十分,你还有话说???啪?的又是一巴掌。这个小孩真倒霉,不过也怪他不会说话,如果他换个次序,一进门先跟妈妈说:?今天考试好难哦,全班都不及格,只有一个人及格。??谁啊?? ?我。??几分啊???六十分。?两次说的话是一样的,但效果差很多啊。就算他妈妈还是觉得分数低,才六十分,也不至于一生气就打他,搞不好后来想想孩子其实拿了第一名,还会嘉奖一番呢。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教师小结:说话时顺序不一样,结局就可能有天壤之别。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将话说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好好说话。(相机板书:注意说话的语气)
二、出示谚语,感悟说话 1.出示谚语。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搜集的故事加以说明。 3.教师总结。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
15
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炎热的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三、读句子,体会效果
1.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一句好。 ?我不是故意的!?? ?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请您让一下。? ?阿姨,请您让一下好吗????妈妈,我不想去。? ?妈妈,我今天能不去吗??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
第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区别是:第一句句末是感叹号,第二句句末是句号。第二句语气温和,易于让对方接受。 第二组的第二句话用了询问的语气,尊重别人的意见。
第三组的第二句话是和妈妈商量的语气,而第一句话的语气太生硬。
所以,同学们,当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说话的语气不能太生硬。(2)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只有这样,我们的话才易于被别人接受。 四、模拟场景,学会说话 1.出示场景。
①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 ②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我。下课后我对老师说…… ③看到同学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我会跟他说…… 2.分组选题,小组合作表演。
小组合作中,由各小组长负责挑选人员,其他组员评价。 3.分组汇报交流,全班评价。 4.评选优秀小组。 五、交际范例
1.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我最喜欢画画,您能让我学画画吗?? 2.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我。下课后我对老师说:?老师,您好!我今天早上迟到是因为起晚了,今后我再也不迟到了,希望您能原谅我。?
3.看到同学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我会跟他说:?你好,你洗手后忘记关水龙头了。水是生命之源,希望你以后洗完手,及时关紧水龙头,好吗??
4.不小心踩了同学的脚,我会说:?实在对不起!我没留意,踩了你的脚,把你踩疼了吧?我不是故意的,真的很抱歉!?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瞧,说话用了不同的语气,效果是多么不一样呀!所以,我们以后不管和谁说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这样既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烦,又能让自己时时感到快乐。
七、梳理板书
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 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
八、教学感悟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我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说话?主题的兴趣。紧接着,再出示谚语,引导学生体会?好言?和?恶语?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再以几组句子引路,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句子呈现的不同效果。最后,分组模拟场景,让学生自导自演,全班展示交流,既教会了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如何说话,也为他们提供了生活的实践场所,以后遇到这样的场景,学生都能自如应答。
语文园地一
妙析教材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