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部编人教版2018年春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教案两套汇编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6:10: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有问有答的特点。 2.读句子,想画面,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画面。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句子,想画面,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画面。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三、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齐读。

2.谈一谈通过熟读课文,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自由说) 四、品读感悟

1.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将情感表现出来。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 2.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3.你能寻找一个合作伙伴,用问答的方式来读第1~3节吗? (学生分组讨论、练读。)

4.分组读,比一比哪一组问得好,哪一组答得好。

5.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指名说)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全班齐读) 6.读读最后一节。

出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畅谈:雷锋叔叔已经活在我们心里了;生活中处处都有活雷锋;我们都能成为雷锋叔叔,奉献爱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五、想象画面 1.出示句子。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2.小组内讨论省略号部分应补充的内容。 (教师提示:围绕雷锋做的好事来说。) 3.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总结

1.我们也去找一找身边的雷锋吧。学生说一说身边的好人好事。 2.想一想,你以后要怎么做?

3.由各小组发出倡议,学习雷锋精神。

(1)倡议全校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帮助有困难的人。

(2)组织互助小组,帮助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和学校中有困难的同学。

(3)倡议父母一齐加入到学校的互助小组中,为了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梳理板书

?雷锋奉献?抱着孩子????小溪边留下足迹?冒着细雨??叔叔,爱心?

??你在背着大娘乐于??

?洒下汗滴小路上?

?踏着荆棘??哪里助人?

八、教学感悟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心底真诚地呼唤雷

?????

??

???

25

锋叔叔,引导学生关心别人,向雷锋叔叔一样,伸出热情的双手,帮助他人。

6 千人糕

妙析教材

课文通过爸爸的话,告诉我们一块普通的米糕被称为千人糕的原因,从而使我们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都吃过米糕,但对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陌生。因此,学生读课文时会有新奇感。 对于本课所渗透的情感熏陶学生可能不易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教学建议

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了解米糕这种平常食物的来之不易,再通过举例进而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像千人糕一样来之不易,进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插图,小组合作,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

2.通过阅读,感悟一样东西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

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小黑板。

学生: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的制作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引导学生质疑,知道米糕是怎样来的。 三、揭示课题

26

1.板书课题: 千人糕。

2.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四、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学生讨论:千人糕是什么糕?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3.试读课文。

(1)试读第1~4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糕、特。(指名认读) B.领读句子,指名读句子。

C.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D.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分组交流——全班反馈) (2)试读第5、6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嘛、买。(指名认读) B.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分组交流——全班反馈) (3)试读第7~9自然段。

A.抽读生字卡片: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 (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蔗、算。) B.指名试读句子。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试读第10、11自然段。

A.提醒读准?的、确、应?,其中?的?是个多音字,在?的确?一词中读?dí?。 B.指名读课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C.想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读后讨论,师生交流。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观察字形。 要求:(1)找出易写的字。 (2)找出难写难记的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哪些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有点像?(指名说) (2)指名说说哪些字的笔顺很难把握。 (教师重点讲解?能、甜、菜?的笔顺。) 3.指导书写。

能:注意右部的笔顺。 甜:第一笔是撇。

菜:下部?采?是8画,不要将中间的点与竖连成一笔。 4.学生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 六、梳理板书

1~4 吃千人糕前的对话。

??5、6 千人糕不是孩子想象中的那样。千人糕?第二课时

7~9 米糕是怎样做成的。??10、11 米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

27

一、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

精读课文,感悟每一件东西都来之不易,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 三、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认读词语。

特别 销售 劳动 米糕 的确 应该 甘蔗 甜菜汁 熬糖 就算 四、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孩子想象中的千人糕和爸爸说的千人糕是不是一样的? 2.精读第5、6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读句子。

A.出示: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 B.指导读句子。

第一句要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C.指名试读,齐读。

(3)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精读第7~9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是谁说的?(孩子和爸爸) (2)讨论:孩子认为米糕是怎样做成的?

(3)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了什么不容易?(大米种出来不容易)

(4)自读第9自然段,数一数,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四句,糖的来源、熬糖所需的原料、熬糖时所需的工具、米糕做好后的包装、送货、销售。) (5)教师范读,指名朗读。

(6)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人外,还有哪些人参与了制作米糕的劳动?(学生自由说) (7)让学生借助插图,试着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4.精读第10、11自然段。 (1)默读第10、11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A.尝试删去?的确?可以吗? (不可以,?的确?强调了名副其实。) B.指名说说对这句话的感悟。

(一块平常的糕,都要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劳动,那么,一个不平凡的东西不更是如此吗?看来,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都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创造出来。)

5.练习说话。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为例,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说说这东西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出来的。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指名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总结。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这一切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做到。

28

新部编人教版2018年春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教案两套汇编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6zt45u42m6j6mw9sjhs44p5c1cp2i00dyd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