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构图
杜兴顺 李金龙 1999年03月第1版
目 录
?
构图概论 构图的概念 构图与视觉 构图与心理 构图与创造 ?
构图的构成要素 内容要素
内容要素的形态转化 形式要素 ?
构图的关系要素 形状关系 位置关系 面积关系 方向关系 层次关系 ?
构图的形式规律 平衡 ?
构图范例
?
秩序 对位 调和 对比 统一
构图的基本形式 横向分割型 纵向分割型 纵横分割型 斜置型 轴线型 交叉型 指示型 几何型 散点型 自由型
台湾有一组以“形似毒蛇头的胶片”、“带刺的麦克风”和“霉变的铅笔”为画面的平面广告,并配以这样的文字:“画面,是最容易制造假象的工具;言语,是最容易产生误导的媒介;文字,是最容易煽动人心的利器”。——樊志育.广告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在原书中,有术语“地子”,我在摘录时改写为“底子”,不知正确与否,特此说明。
第一页
? 构图概论
平面设计泛指在长宽两度空间内进行的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美术印刷设计、编辑设计、书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图标设计等都属于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构图,最初是从绘画构图演变而来的。早期的平面设计,就构图形式而言,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单纯遵循绘画构图的形式法则,只关心画面的美学价值,不重视构图视觉传达效果的特点。这在当时经济不发达、信息量小的情况下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商品竞争激烈、各种媒体的大量信息充斥人们视野的今天,设计构图只关心美,显然就很不够了。因为平面设计不是供玩味的艺术品,而是旨在迅速传达特定的视觉信息。因此,现代平面设计的构图,必须从视觉信息传达功能的立场出发,研究构图与视觉、构图与心理,处理号美与传达效果的关系,使构图有效的为设计目的服务。
? 构图的概念
以往把构图叫做“经营位置”,“形象化的表现”,是“解决形象与空间的关系”。显然构图的任务和目的单纯是为了创造美的形式。这是不符合现代设计功能第一原则的。
现代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就其全过程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即思想性阶段和视觉化阶段。在思想性阶段要进行关于设计目标、设计背景、设计方法等多方面的构想,从而产生明确的设计创意,这一过程叫做构思。而在视觉化阶段,则是将构想好的创意,通过文字和图形的处理,转换成可视的图像信息,这一过程叫构图。构图的这一新概念,是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定义的。它的任务和目的,是制作可视的图像信息,而不是单纯的美的画面。
美与信息传达存在着一种辨证关系,即有利于传达的形式必须是美的,只有美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然而美的,并不一定都是利于传达的。调和是一种美,但调和的形与色,又存在与之调和的环境之中,显然就丧失了视觉冲击力,而不利于信息的传达。只有构成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乐于为特定受众所接受的形式,才是现代平面设计构图的全部内涵。
? 构图与视觉
构图要诉诸视觉,就必须研究和尊重视觉认识的规律。
人的视觉在没有心理需求或者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是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视觉注意一般有二种形式,即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
主动注意是指人们出于生理和心理需求而有意的注意。这种注意完全出于人们的本意,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提示会加强主动注意的程度。
被动注意则是人们尚无主观意识,在外界因素刺激下而产生的一种注意,平面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旨在刺激起人们的被动注意。在这样的刺激中,除色彩因素外,构图形式的视觉冲击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构图形式刺激视觉注意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足够的面积
过小的面积是不能引起视觉注意的。因此,构图的画幅,应根据传播媒体的情况,确定相应的面积。在同一构图中,主要信息的面积一般要大于次要信息,以免视觉不知所云,放弃注意。
2.适度的对比
构图中的对比因素少,画面平静呆板,不容易引起视觉的注意。相反,对比因素多,对比强烈,虽然可引起注意,但可读性差,也丧失传达价值,只有对比适度,形象鲜明,才会具有较高的注意价值。
3.简练
简练的形式无需视觉特别注意,就可以感知。因此,在构图时,要尽量寻求精练的形式语言,切忌画蛇添足。
4.新颖
视觉有喜新厌旧的特点。新颖独特的形式容易引起视觉的重视,构图切不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应努力开发和创造出更多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形式。
5.有序
视觉运动是依据长期形成的习惯进行的。一般视觉阅读的习惯是从左至右,从上向下,从大到小,并往往在画面的中心部稍有停留。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在一幅画面中,左侧,上部,中心以及画面中较大的形态具有较高的注意价值;另一方面高速我们,构图要尊重人的视觉习惯,有效的控制视线途径,指导视觉连贯有序的接受主要、次要信息。
? 构图与心理
每一平面设计都是针对特定受众群体的。不同的受众群体,对形式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如青少年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女性大多喜欢优雅的形式,而老年人则喜欢稳重平静的形式等等。平面设计构图,必须根据信息的内容和受众的心里特点,寻求最恰当的表达方式,使之迎合受众的心理与受众的感情共鸣,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视觉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增强传达效果。
不同的形,不同的形式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研究和应用形式心理,是设计构图提高信息传达效果的核心问题。
? 构图与创造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独特和个性是视觉传达的生命,因为视觉厌倦司空见惯的形式。克服思维惰性,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不断开发创造思维的能力,是现代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构图的构成要素
平面设计是将各种信息通过适当的形式转化成视觉语言进行传播。从这一意义上讲,平面设计是由信息内容与表现形式两大要素构成。
? 内容要素
平面设计的内容要素包括文字、插图和标志三种类型。
各种信息主要通过文字进行传达。文字一般可以分为标题、内容、落款三个部分。 插图具有形象生动、不受语言文化限制、通俗易懂、提高阅读兴趣和吸引视觉注意等功能,是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手段。
标志:商标、企业形象标志、会议标志、防伪标志、获奖标志,甚至条码等各种标志形象,都是现代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现代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
实际设计中,文字、标志可单独应用,也可两者或者三者组合搭配应用。
? 内容要素的形态化
文字、插图和标志在构图时必须转化成点、线、面、形等形态要素,才能按照平面构成的原理构成画面。
?
文字的形态化
点形态。将一组文字拆开,进行独立零散的安排,可以按点的形象构图处理。 线形态。将文字成行排列,可以按线的形态进行横、竖、斜、曲等构图处理。 面形态。大量的文字多行密集排列,或一组文字作大面积的组合,均呈面的形象,可按面的形态进行构图。
形形态。重要的信息文字,如商品的品名、牌名等,为增强其视觉冲击力,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形象。或者将较多的文字按照一定的形去排列组织,也可以使文字呈现形的形态。
文字的形态化处理方法很多,与其他元素结合,加上底子,以适当修饰就可以构成多种形态。
?
标志的形态化
标志一般呈特定的形的形象,而且不能随意改变。但可以改变大小,进行重复组织或加以适当的装饰,都可以使标志呈现多样的形态。
点形态。缩小标志的面积,标志呈点的形象,可按点进行构图处理。
面形态。标志按同一方向重复排列可呈现线的形态,但应用不多。如将其按纵横二个方向排列,则可形成面的形态。将单一标志的面积扩大,也可获得面的形态。
形形态。标志自身就呈现方、园等形的形态。如果加上底子或装饰处理,即可呈现多样化的形的形态。
?
插图的形态化
平面设计的插图包括具像图形、装饰图形、抽象图形、摄影图形、电脑图形等多种类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