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复垦标准
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复垦的标准:土地被损毁的类型及其程度;待土地的自然适应性和生产潜力;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生态因素和社会条件。基于上述考虑,在矿山生产期间和生产结束后,本项目确定出以下复垦标准。 3.5.1 表土剥离
(1)表土剥离厚度
工业场地及其地面附属设施、开采区损毁区域在建设施工或采掘前,要先对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按42cm计,剥离的表土待施工结束后复垦表土回填。
(2)表土堆放
剥离的表土经汽车运送至表土堆场进行保存,剥离表土方量约4225.62m3。在堆场外延修建拦山沟,以拦截雨水;并在土层表面撒播一些草籽,以达到水土保持、绿化环境的目的。 3.5.2旱地复垦标准
1)覆土后,旱地的土壤层厚度需在0.5m及其以上; 2)覆土后场地平整,旱地地面坡度不宜超过10°; 3)场地覆土后,砾石含量不大于5%;
4)根据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黄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各损毁单元复垦时地表土壤需恢复为黄壤或紫色土,可在土壤中添加一些绿草或粪便,以提高有机质含量; 5)灌溉标准:设计抗旱天数为8天。
6)排水标准:排水沟(截流沟)满足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暴雨重现期为20天
3.5.3 林地复垦标准
(1)复垦场地拟复垦为林业用地时明穴覆土厚度40cm以上; (2)穴状整地,其规格为穴的口径50-60cm;
- 20 -
(3)苗木规格
苗木规格选用1~2年生的苗木,小苗成本低,带有较完整根系比较容易成活; (4)造林季节的选择
植苗或播种应以春季为主,以提高成活率; (5)造林密度
灌木栽植密度为5000株/公顷;爬山虎种植密度为0.3~0.5m/株。 (6)合理施肥
定植苗木,每穴施农家肥1.50kg,钙镁磷肥0.25kg,与土伴均后种植树苗。 (7)抚育管理
年度管理:本地灌木定植当年抚育2次,第1次松土应在5~6月进行;第2次应在8~9月进行。施钙镁磷肥0.625t/hm2,即每穴0.25kg,同时松土盖土。第2年抚育2次,第3年如尚未郁闭,继续抚育一次。
间伐:当林分郁闭度达90%以上,被压木占总株数的20%~30%时,即可进行间伐,采用上层抚育、下层间伐,间伐起始年限一般不小于5年,第一次间伐强度为林分总株数的25%~35%,以后为20%~30%,期次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小于70%,间伐间隔不小于5年。 3.5.4 牧草地复垦标准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技术标准汇编》要求,牧草地土体厚度没有明确的要求,只要能满足草种的需要。
塌陷地复垦牧草地区主要采用撒播草籽恢复原生态自然环境,以达到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目的,撒播后需对草地定期进行抚育和管理。
a.复垦场地拟复垦为牧草地时,覆土厚度为一般为20~25cm,由于项目区土壤贫瘠,本方案牧草地覆土厚度取20cm;
b.种草密度为每公顷播撒1.75kg草籽,草种选择撒播黑麦草草籽等。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1 预防控制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根据项目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及
- 21 -
工程对土地的影响程度,提出以下预防与控制措施。
(1)优化矿山生产用地规划,减少生产用地数量。
(2)在施工征地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其他用地造成临时性损毁和污染,充分利用施工区周围现有设施或未利用土地。
(3)矿石开采,采取松动爆破的方式进行,要切实按照矿山开采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爆破,避免爆破过程的飞石对周边土地产生压占损毁。
(4)矿山剥离产生的表土统一堆放于表土堆放场内。在堆场外延修建拦山沟,以拦截雨水;并在土层表面撒播一些草籽,以达到水土保持、绿化环境的目的。为了便于后期复垦用土需要,在矿山开采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将剥离的表土运回剥采区进行回填,以减少表土堆放场的压占损毁。
(5)在矿山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经检查达标后方能向外排放(其污水处理费用已列入前期生产建设中),严格杜绝向附近土地排放有毒有害液体。对于项目区内的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可用于农灌;对于非农灌期,可修建蓄水池,将污水进行蓄积,蓄积后的水经过沉淀后还可用于矿山防尘洒水。
(6)根据《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砂石厂开采方案设计》,矿山开采时,台阶严格控制在6m以下,边坡角控制在70度以内;若遇破碎带,需放缓边坡角,进行卸载和加固处理;在边坡顶部挖掘排水沟,防止地表水直接冲刷采场边坡。因此可以防止滑塌、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周围土地的压占。
(7)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用喷雾洒水等降尘措施,防止粉尘污染。
(8)经核实,整个矿区范围不在水源保护区内,矿区开采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
4.2 工程技术措施
生产结束后,压实充填凹凸不平区,拆除征地区规划拆除建筑物和硬化场地,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统一清理、处理、翻耕、覆盖耕作土,对于复垦耕地坡度较大区域进行平整,筑埂,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区内修建生产道,并在项目区内进行土地利用的协调处理,使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能够实现优化配置。复垦工艺流程主要采取“边生产边复垦、破坏一片复垦一片”的方式,先对破坏的采区1进行复垦,即边开采边用矿渣回填矿坑,并按规划的不同地类进行表土覆土,然后复垦工业区、办公生活区及
- 22 -
采区2,最后对复垦的林地和草地进行抚育管理。
该项目土地复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工程技术措施: (1)土地平整
在矿区开展复垦工程时先对开采区、弃渣场等进行平整。回填厚度:旱地50cm、林地为40cm、牧草地为20cm,然后用推土机和人工配合摊平。
(2)林树种植、抚育
原地类不是林地的损毁土地可进行林树栽植,株距为2m。所有复垦为林地区域内的林树都要进行抚育。
(3)牧草地种植、抚育
复垦牧草地范围主要为大部分采区及其相应边坡,覆土厚度为一般为20~25cm,由于项目区土壤贫瘠,本方案牧草地覆土厚度取20cm。
(4)复垦
4.3 生物化学措施
采矿地中如磷、钾、镁和钙等营养元素的缺乏难以由自然过程所恢复,或者需要很长的一个时间,必须通过人为方式来恢复。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用于损毁土地的材料极其广泛,如表土、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绿肥、固氮植物及作物的秸秆等。而采取“以废治废”的方法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污水污泥、生活垃圾、泥碳及动物粪便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释放缓慢,可缓解金属离子毒性和提高基质的持水保肥能力,以一定比例施用能有效提高矿山废弃地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变其结构性能。但由于这种方法促进了植物对基质中重金属的吸收,改良的废弃地不适于作为农业用地。长期的改良必须依靠植物。利用固氮植物和菌根植物改良废弃地是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俱佳的方法。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根据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砂石厂施工规划,结合采掘场的立地条件,在生产结束后采取相应的土地复垦措施。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砂石厂土地复垦主要是采掘场。
采掘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比如在开采过程中应避免因认为工程活动引发岩土体崩塌、滑塌和掉块等地质灾害;在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石应及时搬运走或修防护墙。本项目在六枝特区岩脚镇民乐砂石厂开采结束后,共损毁土地面
- 2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