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生可贵
二、什么是缘生
什么是缘生?大体上可就广义和狭义两个界说来探讨。就广义的界说而言,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恩师所昭示的?由一个最初的动机(因),加上所需的条件(缘),所产生的种种事物(果)?。简单地说,缘生就是?因缘果?。通常我们所熟悉的因果,就是当初佛陀用来诠释宇宙法则所开示的。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概说,或者说是简称,其实它的全义应该称之为?因缘果?。就狭义的界说而言,缘生就是条件的萌生,也就是?因缘果?中的缘。因为?因缘果?涉及的范围太大,细说极为不易,故本文将缩小范围,纯就狭义的界说来探讨缘生。 三、缘生的范畴
在无量的?因缘果?所造就的无量的生命波动中,?因缘果?三者常呈现出相因、相待、相辅及相成的作用。此因或许是他缘或他果,此缘或许就是他因和他果,同理,此果或许就是他因或他缘。在不断交错、重复、复杂的互动影响下,展现出芸芸众生和色彩缤纷的世界。因此,何者为缘生,殊难界定,须视生命的个体性、需要性、相对性??诸多因素来考量,欲期找到一个绝对性的缘生,似乎很难,充其量只能找到一个相对性的缘生罢了。
再者,由于人为万物之灵,在?缘分?、?随缘?和?惜缘?等诸多谚语的熏陶下,人们对于缘生的认知,似乎仅限于与人类切身有关的事物而已。事实上,当我们跨出人类的视野,缘生所能涵盖的范畴,就不止于人类直觉的认知,它的含摄面应该扩及宇宙中的任何事事物物了。 四、缘生的重要性
综观宇宙森罗万象,小至原子,大至星球和宇宙,无一不是条件所生。无论是主体与客体,一元、二元甚至多元,离开了?缘?的条件,一切都将落空;也就是说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是在缘起、缘聚、缘衰、缘灭的推动下,展现出新新不已、生生不息的循环现象。抽掉了?缘?的条件,一切的创造和发展,都是不可能,一切的衰变和毁灭也是不可能。纵然有了动机(因),缺少缘的助力(缘),仍然不会有结果(果)。由此可知,若不是缘,因与果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里计。观之大自然的现象莫不如此。有了种子,缺少阳光、空气、水、肥料??诸条件的配合,仍然不会开花结果。就以我们所熟悉的导体、介质和介面为例,处处显示?缘?在器世间的重要性。 总之,舍弃了缘生,宇宙将陷于死寂,且了无生机。由此可知,我们除了确信?因?与?果?的关联性外,更须赞叹缘生的威力和重要性。 五、缘生的种类
姑且不论其他,单以人类的观点来剖析缘生,我们当可发现:缘生,就其效用而言,可分为善缘与恶缘(孽缘);就其对象而言,可分为人缘、事缘、地缘、时缘及
2
缘生可贵
物缘等等;就世间和出世间而言,可分为尘缘及法缘;就其强弱而言,可分为厚缘及薄缘;就其重要性而言,可分为主缘及助缘;就其存在性而言,可分为有缘及无缘;就其顺逆而言,又可分为顺缘及逆缘;就其始终而言,又可分为缘起和缘灭;就其状态而言,又可分为缘聚和缘散。各式各样的缘,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而又细致的网,网住了我们的一生,也编织了我们的眼泪和欢笑、得意和失意、尊贵和卑微??,这一切的一切,似乎没有人能够逃出缘生之网。
虽然?缘?和我们息息相关,但是又有几人深切地了解?缘?的真义呢?什么是善缘?什么是恶缘?缘生具有哪些特性?缘在人生所占的比重多寡?如何面对缘生?什么缘生才是可贵又殊胜的呢?这些问题恐怕很少人认真地探讨过,顶多只停留在人云亦云、直觉的认知罢了。 六、什么是善缘和恶缘
如果我们以人类的观点来探讨什么是善缘和恶缘,当可发现:凡能缔造人生幸福的谓之善缘,反之谓之恶缘。而在人生幸福的探索上,我们又可肯定:凡能满足主观的期望、需要,而产生真实效用的,可以称之为幸福,因为它能累积人生的正值,因此可藉以获取这些效用的条件谓之善缘;反之,只能制造人生的负担、累赘和痛苦的条件谓之恶缘,因为它只会给人生堆积负值。在我国流行的俗谚如?贵人相助?、?天赐良缘?、?孽缘?及?胜缘?等等,无一不是善缘和恶缘的最佳写照。 七、什么是可贵而又殊胜的缘生
以上有关善缘和恶缘的定义尚未考虑时空的因素。如果我们延展时空的视野,就会发现:需要和期望的满足,有其局部性和时段性。错过了这个时空,满足落空,效用也消失了。如果说他有所得的话,所得的只不过是短暂而又虚幻的满足而已,套句俗话就是?空欢喜一场?,?犹如一场春梦?。况且在追求的过程中,其所衍生的失望、挫折、痛苦及其后续的副作用,就难以想象了。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纵使一时飞黄腾达、叱咤风云,到头来还不是要舍下一切的拥有,无奈地撇下人生的休止符。是故有人无奈地喊出?万事随缘莫强求?,用以告慰久历风霜而又疲惫的身心。这样的论点或许太灰色了,似乎是否定一切存在的价值,论调未免失之玄想又不切实际,但细看之下却不无道理。
的确,人应该建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而不是躲在消极颓丧的角落里。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追求生命的幸福和圆满,而且必须全生命、全理智、全情感、全意志地投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梦幻空花、晨曦朝露般的短暂,而是必须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不因时空的转移,影响我们的幸福和圆满。若要达到这个目的,个人以为首先必须让我们的生命觉醒,确切地体认到什么是生命的真实相和永恒相,然后才有可能把捉到生命永恒的幸福和圆满。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生命不再被虚幻所流转,让原本的自我不再被无知和虚幻所埋葬。如果我们有幸得遇开启生
3
缘生可贵
命觉醒的缘,用以把捉永恒的幸福与圆满,这样的缘生就是可贵而又殊胜的缘生。 八、缘生的特性
万事万物皆有其自性,同理缘生也有其特性。个人以为缘生至少具有下列四个特性:
(一)稍纵即逝:前面说过,宇宙自始至终展现出生生不息、新新不已的现象,并无一个独立而永存的事物,它无时无刻都在缘起,也无时无刻在缘灭。若以现代科学的理念来解释,就是说它不断地在生化,也不断地在衰变中。在此不断的变异中,丝毫不作任何停留。如果不善加把握的话,缘生的无情犹如流水一般,既已流逝,就不再回头。
(二)主导性低:就个体的生命而言,缘生概属客观与外在条件,既属客观与外在,其为个体所能掌握和控制的成份就愈低,故谓之主导性低。再者就一个饱受业力(惯性)推动而不能自主的生命而言,缘生的主导性就更低了。当然缘生的主导性,视其生命的自主程度而有差异。
(三)善缘难得:在宇宙无尽无止的幻化中,缘生的?造就?有如数学上所谓的排列组合,而排列组合的机率诚如数学家所宣称的,是一种乱数的现象。如果我们以单一的生命基因作为排列组合的因子,那么在这宇宙中将有天文数字乘以天文数字的因子,欲期在这浩瀚无穷的因子中,透过排列组合去造就一个美好的缘生,其机率之低,低到难以想象。是故古德才有?如是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之叹。 (四)缘会难得:一个个体的生命在其生命流转的过程中,夹带无数无量的缘(条件),同时又有不少的缘在幻生,也有不少的缘在幻灭。这些缘生当中,有些是美好的,有些是恶劣的。在这些好坏不一的缘生中,想要汇集一系列的缘生,藉以达成企盼的结果,确实不易。因为它必须克服下列三种差距。
1.空间的差距:就一个自主性低的生命而言,在此浩瀚无垠的星空中,生命之流将流向何方,转于何处,任谁也难以掌握,只能任由业力(惯性)操纵。因此在这茫茫无尽的流转空间中,何处才能巧遇切合需要的缘生,简直难以想象。因此纵然希慕西方有圣人,而东方之人仍难以缘聚。以地球为例,不同国度的人,其缘聚的可能性就少之又少了,更何况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差距呢?
2.时间的差距:如果生命之流的展现无法同步,那么就会出现前后的差距,既有差距,便有?失之交臂?之叹。诸多俗谚如?古往今来?,?发思古之幽情?,?典型在夙昔?,无非就是一种时间的差距。
3.意识的差距:此是就生命之流的种类而言,虽然在同样的空间同时展现其生命之流,但因种类的不同,而产生沟通和认知上的差距。例如我们家里饲养的宠物,即使亲密得可以抱到床上睡觉,但顶多只能和我们作一些低级情感的交流。其实不必说
4
缘生可贵
得太远,就以血亲的父母兄弟姐妹而言,在意识型态上即有或多或少的差距,每每无法产生共识,更何况各行各业、各宗各派、各类人种的差距呢!
由以上三点分析,为了满足和追求某种目的的缘生,其缘会之难,就不难想见了。 九、如何面对缘生
谈到?面对?一词,当然是就人类而言。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高度的认知和自主性,其他的生命则无。因为它们只能全然接受业力的摆布,不具有理性、智性、认知和高级的自主能力,所以就没有所谓?面对?的问题。而人只要一清醒,便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缘生。究竟如何去面对呢?个人以为下列三项可资参考:
(一)随缘:就世俗的缘生而言,有之是我命,没有亦是我命,千般万般强求不来,因此随缘即可。既然随缘,凡事即可省心省力,以?无所住心?生活、修行,即可了无挂碍。若是强求世俗诸缘,岂非多了一分世累?再者,随缘但求满足缘的需求,克尽责任义务,安分守己,就能逐渐了掉尘缘。否则,无论是不作为或是逃避,只能产生缘的负值,缔造另一个恶缘,修行人不得不慎。因此凡事随缘,亦是修行人应有的胸襟。
(二)结胜缘:人类的自主性高,所以缘的主导性高,可趁此结系稀有之殊胜法缘,以求生命之究竟圆觉(生命的觉醒与圆满解脱)。若于此生来不及完成此心愿,亦可为来生打下基础。所以古人有所谓?广结善缘?、?大会斋?之举。
(三)惜缘:惜缘是就殊胜缘生而言,例如?人身难得?、?正法难遇?、?明师难求?等等。吾人若能遇此殊胜缘生,当倍加珍惜,以完成生命之究竟解脱,否则一旦缘尽,则缘会缘聚又不知何时,而生命又不由自主地流转去了。 十、殊胜缘生的内容
前面说过,一个个体的生命最为珍贵的乃是追求生命的觉醒,把捉生命的永恒与圆满。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追求条件(缘)才可。
恩师说?成佛必须追求条件?,也就是说,成佛必须追求成佛之缘。什么是成佛之缘?依个人浅见,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一)人身之缘。一个追求觉醒和圆满的生命,基本上它必须具备下列三个特质:1.知,即高度的智性;2.情,即有高级的情感和血性;3.意,即有高度的自主能力。如果一个生命的构造太过于粗糙,不具有理性、智性和思维能力,不能分辨是非、善恶、利害,那么他只能浑浑噩噩,随世浮沉,无法确立起生命真实的目标和使命。当然无法认知达到目标的方法。如果一个生命不具有高级的情感和血性,它对于自身以外的事物缺乏兴趣,那么他的生命只能囿于自我的范畴,而无法开展。如果一个生命缺乏自主的能力,它只能为环境所左右,受业力和幻相所牵绊,那么它的生命就不再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