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晶体常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了解晶体的基本性质
3、初步掌握晶体密度的计算,能够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晶体外形的规则性认识到晶体微观构成的有序性认识,认真把握内部的有序性造就了外部的规则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晶体外部和内规则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务实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内部的有序性造就了外部的规则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晶体的基本性质 2、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3、能够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通过晶胞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教学难点】 1、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2、通过晶胞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3、有关晶体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推理、多媒体等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展示一些晶体的图片,引入新课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常识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
(1)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2)有固定的熔点; (3)有自范性和各向异性。
自范性:晶体物质在适当的结晶条件下,都能自发地成长为单晶体,发育良好的单晶体均以平面作为它与周围物质的界面,而呈现出凸多面体。这一特征称之为晶体的自范性。
(4)构成粒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在任何一个点(Na+或Cl-) 都向三位空间呈周期性有 序排列 各向异性:
晶体的物理性质随观测方向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各向异性。晶体的很多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如压电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及热学性质等。例如:石墨的电导率,当我们沿晶体不同方向测其电导率时,得到方向不同而石墨的电导率数值也不同的结果 解理性
当晶体受到敲打、剪切、撞击等外界作用时,可有沿某一个或几个具有确定方位的晶面劈裂开来的性质。自然界的晶体显露于外表的往往就是一些解理面。 2、非晶体:构成粒子在三维空间里相对无序。没有自范性和各向异性。 【思考】如何获得晶体? 3、晶体形成的途径: (1)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补充实验】在教室中放饱和硫酸铜溶液,让其缓慢析出晶体 (2)熔融态物质缓慢凝固:
(3)气态物质凝华:
构成晶体的粒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那么,我们在描述晶体在微观空间里的排列,就无需画出千千万万个原子,只需取出“一部分”,就能反映出整个晶体的结构即可,这“一部分”我们叫晶胞(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二、晶胞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
2、种类:简单立方、 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3、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1)晶胞“无隙并置”而成晶体
(2)一个晶胞平移一个单位长度,与另一个晶胞重合 (3)通过晶胞确定晶体(即化合物)化学式
(4)晶胞的密度等于晶体的密度 【问题】如何计算一个晶胞的密度?
1cm=10-2m 1nm=10-9m=10-7cm 1pm=10-12m=10-10cm
【练习】如图是CsCl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已知晶体中2个最近的Cs+核间距离为acm,氯化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则CsCl晶体的密度为( )(单位:克/cm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