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频道申请认证! 财富值双倍 检索优先 专属展现 同行交流 7 17.(完整性 )、(统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和(公开性)是公共预算的原则。 18.(税收的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
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19.公债按照流通与否,分为(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 20.根据增值税计税基数不同,可分为:(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21.公共财政具有的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22.在成员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23.(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是政府用来矫正外部效应的公共财政措施。 24.公债按照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公债)、(长期公债)、(中期公债)。 25.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26.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最优资源配置条件是:(社会边际效益)=(所有消费者个人边际效益之和)=(社会边际成本)。 、、 27.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统称。 、、 28.关税在性质上属于(消费税)。 29.决定储蓄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收入)、(利息率)、(净财富)。 、、 30.(税收的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31.公债管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它对经济活动的(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来实现的。 、 3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内容是: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 、 33.(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是政府原来矫正外部效应的公共财政措施,(矫正性的税收)能实现负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财政补贴)能实现正的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34.(公债)是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公债管理)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传导器。 、 35.税收转嫁的比例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力量对比。 、 36.公路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公办的医院属于(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 、
37.对于某个人来说,其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达到这样的水平:他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恰好与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带给他的(边际效益)相等。 、 38.( 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可靠性)和(公开性)是公共预算的原则。 、、、、 39.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最优资源配置条件是:(社会边际效益)=(所有消费者个人边际效益之和)=(社会边际成本)。 、、 40.负的外部效应又称作(外部成本),(矫正性的税收)可实现它的内在化;正的外部效应又称作
(外部效益),(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可实现它的内在化。
41.在成员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42.(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方式,是财政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公债管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连接点或桥梁。
43.公共财政具有的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4.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包含: (举借新债 )、(依赖财政盈余)、(通过预算列支 )、(设立偿还基金 )。 45.(单峰)偏好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一致的,(多峰)偏好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存在矛盾, 但不能排除(多峰)偏好存在的可能性。 46.公共支出的主要分类是按公共支出性质,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 四、 判断题 1.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
2.所有的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影响都可称作外部效应。 ×
3.每一货币单位花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和花在私人物品上,所带来的边际效益都相等时,资源配置状态达到最优,但与此有关的公共预算决策并不是最优的。 × 4.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 5.根据“拉弗曲线”原理,税率提高,税收收入会一直增加。 × 6.公司所得税的课税基础是毛所得。 × 7.零税率的实质是免税。 ×
8.供给完全有弹性时,所征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 √
9.中长期债券的发行是为了实现整个预算年度的公共收支平衡。 √
10.中央银行认购公债,会造成货币供给量单倍增加。 × 8
11.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
12.以公共财政手段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直接生成公共物品或服务。 × 13.只有负的外部效应将导致资源配置失效,正的外部效应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 14.课税客体就是税源。 × 15.最合理易行的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是基于受益原则的分析。 × 16.根据“拉弗曲线”原理,税率提高,税收收入会一直增加。 × 17.零税率的实质是免税。 ×
18.供给富有弹性时,所征税收更多地通过价格提高向前转嫁给购买者。 √ 19.国库券的发行对经济有扩张性或膨胀性的影响。 √
20.社会公众购买公债,对货币供给量和市场利率都没有影响。 × 21.并非所有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带来影响的都是外部效应。 √
22.对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将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市场需求曲线。 ×
23.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成立。 √ 24.从宏观角度分析整体的预算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使用机会成本分析法。 √ 25.税收效率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
26.税收对纳税人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其大小由平均课税率决定。 √
27.如果税收折旧率低于实际折旧率,将使纳税人减少私人投资。 √ 28.通过发行公债取得公共收入,代价最大。 √
29.国库券的主要发行目的是实现预算年度的公共收支平衡。 × 30.瓦格纳是税收原则理论的集大成者。 √
31.存在正外部效应的情况下,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益。 √
32.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
投票结果就只有一个。 √
33.从宏观角度分析整体的预算决策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 34.税收公平原则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 √
35.税收对纳税人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其大小由平均课税率决定。 √ 36.如果税收折旧率高于实际折旧率,将使纳税人增加私人投资。 √ 37.零税率与免税实质不同。 √
38.自决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作逆经济风向行事。 √ 39.以公共财政手段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就意味着公共部门直接生成公共物品或服务。 × 40.在人数众多的社会中,可能会存在林达尔均衡。 ×
41.通过收费取得公共收入,可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改为:通过收费取得公共收入,无法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或:通过税收取得公共收入,可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42.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而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的效益叫做外部边际效益。 √
43.在对公共预算决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无形的成本和效益不能由市场估价,但也要计算在内。√ 44.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量水平并非总是缺乏效率的。 √
45.由于土地的数量基本固定,其供给曲线基本上无弹性,所以税负的转嫁与归宿完全取决于土地的需求弹性。 √ 46.一般来说,混合物品的供给是完全由政府供给的。×
改为:混合物品的供给是市场的供给和政府的供给交织在一起的。 47.自决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作内在稳定器。(×) 改为: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作内在稳定器。
48.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居民或公民要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 改为: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居民或公民要承担全部的纳税义务。 49.供给缺乏弹性1>Es>0时,所征税收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 √
50.所得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或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损害程度)比同量的消费税轻。 √ 51.供给完全无弹性时,所征税收全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 √
52.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作逆经济风向行事。× 改为: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作内在稳定器。或:自决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作逆经济风向行事。 53.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外部边际成本 √ 9
54.税收会引起无度的通货膨胀。× 改为:直接增发货币会引起无度的通货膨胀。 55.混合物品的供给是市场的供给和政府的供给交织在一起的。 √
56.休谟认为,在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 √ 57.土地的供给曲线基本上无弹性,所以税负的转嫁与归宿完全取决于土地的供给弹性。× 改为:土地的供给曲线基本上无弹性,所以税负的转嫁与归宿完全取决于土地的需求弹性。
58. 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只有在处于较低的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在该产量水平下,MEB>0),市场机制才会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发生失灵。 √ 59.威廉配第是税收原则理论的集大成者。× 改为:瓦格纳是税收原则理论的集大成者。 60.将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 五、
名词解释题
1.净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成本的差额。
2. 免费搭车者:不付如何代
价,就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的人。
3. 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实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4. 平衡预算乘数定理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GDP仍起扩张作用,其扩张的规模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减少,对GDP仍起收缩作用,其收缩的规模是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减少量。
5. 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 :在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6.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7.公共预算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把公共预算资金的作用划分成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效益和成本。在此基础上,对各项目或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其优先采用的次序,并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
8.局部均衡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即假定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 9.政府支出乘数: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10.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在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11.社会总成本:为生产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12.公共的悲剧:在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服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则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好处。
13. 税收乘数 :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率。 14.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15.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
16.社会边际成本: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17.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不可分别享用或限定享用。 18.税收的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由于生产者所面临的课税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造成生产者减少课税或重税商品的生产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生产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课税或重税商品。 19.公共预算: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即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 20.财政乘数:财政乘数用于解释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对GDP增加或减少的影响有多大。 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统称。 21.社会边际效益: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22.简单多数规则:又称多数投票法。它要求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半数以上的拥护者。在公共选择规则中最常用。 23.税收公平原则: 政府征税要使各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24.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假定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