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七至八单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5:12: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习作七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生活中选择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并能突出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采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写人的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改与互改,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文章,并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提高作文修改水平;培养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选择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并能突出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课前准备:回忆生活中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激活形象。

1、回忆本组课文中的几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特点。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也给你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清: (1)这个人是谁? (2)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仔细回忆这个人的一些情况,比如做过的事,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闭上眼睛,让人物在你的头脑里动起来,像放电影一样。

4、说说回忆起来的一些情况。

在学生说得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一些关键的细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进一步清晰人物形象和特点。但是不要把学生头脑中的人物概念化,而是要典型的形象的语言和行动。比如:他的习惯动作是什么?他在这样的时刻说了什么?他的手怎么放的…… 二、快速作文,固定形象。

1、读读本组课文中的一些人物描写的片断,简单的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想想准备怎样来描写自己头脑中的人物。

3、课堂交流:抓住人物的那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用具体的描写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写得更好。

4、学生作文,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第二、三课时

一、典型讲评,修改作文

1、选择典型的作文。

教师在巡回的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要迅速判断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是什么,并选择带有这些问题的作文作为讲评的例文。

2、课堂评议。

评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说说例文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把整篇例文都读完,再请学生评议;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学生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怎么改? 一般包括这些方面:

(1)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2)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3)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4)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 3、学生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互相评价,互相修改。

1、把写好的作文给同学看,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后反思:

第八组:《异域风情》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异域风情”进行编排。《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通过对德国的旧地重游,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与象共舞》饶有趣味地讲述了泰国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彩色的非洲》让我们真切地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打开眼界,十分向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了解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5、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6、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三、重: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 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 作者的写作方法。 3、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 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课时 《26 威尼斯的小艇》 3课时 《27* 与象共舞》 2课时 《28* 彩色的非洲》 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 4课时 《回顾·拓展八》 2课时

合计:16课时

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课 型:新授课(教科书第150—15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教学重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 教学课时:3课时(含课堂作业1课时)。

课前准备: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花的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 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七至八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7g4z1sldz207lq1bbd16zh7s4eqd201d28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