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课堂作业)
一、复习巩固。
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举例谈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二、完成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fǎng fú pián pō yǔ zhòu huā tuán jǐn cù ( ) ( ) ( ) ( ) jǐ liáng wǎn ěr yī xiòo chà zǐyān hóng yìng jiē bù xiá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瑕( ) 锦( ) 宅( ) 莞( ) 暇( ) 绵( ) 姹( ) 完( ) 3、选词填空。(从括号里选择一个词填入方框中。) (亲切 真切 吃惊 惊诧)
①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 )感到( )。
(大都 大概)
②爱美( )也算是人的天性吧。 (家家户户 千家万户)
③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 )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奇特 奇丽 奇怪)
④多么( )的景色!多么( )的民族! 4、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不是…… 而是…… 虽然……但是…… 与其…… 不如…… 只有……才…… ①( )“我为人人”,( )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②( )我离开德国多年,( )德国的美丽从未改变。
③德国人的花儿( )养在屋子里,( )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④( )自己欣赏美好的事物,( )和大家一起分享。
26 威尼斯的小艇
课 型:新授课(教科书第153—15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6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模仿课文写一些家乡的某处景物。
2、过程与方法: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学课时:3课时(含课堂作业1课时)。
课前准备:了解威尼斯城有关的知识,收集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知识。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设计成这样一种独特的式样。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