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子孙视之不甚惜。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6、可以知之矣。
7、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9、余之力尚足以入。
10、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5、顷之,烟炎张天。 16、蚓无爪牙之利。
17、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8、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0、夫晋,何厌之有。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13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一)
一、1—8连词,表承接“来”“就”9、连词,表并列“和10—12、连词,表转折”13—15、连词,表递进“并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通“尔”,你;20、连词,表因果“因而”;21、通“尔”,你的;
二、1.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二)
一、1、疑问代词,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3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6、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9、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1--13“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15、“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二、3.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三)
一、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3、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4—5介词,相当于“于”。6—7形容词词尾。
二.D(①比 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 ④词尾)
14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四)
一、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E就 F你,你的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五)
一、1那,实际2——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 “他们的”5、代石碑6、它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7、第三人称代词,它8、远指代词那个9、代词,①它的,②,那些;10、指示代词“其中的”11、①②③表示选择语气④代词,它(那件事)12、表示推测语气,大概;13表示祈使语气;14、表示反问语气;15、表示祈使语气;16、表示感叹语气,多么;17、代路程;18、那些;19、表示疑问语气,怎么那样;为什么那样。
二、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⑨大概)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六)
一、1—2连词,表递进“况且、而且”;3—4连词,表并列;5—6、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7—8,副词,“将要”
二、CEF(A将近-几乎 B暂且,姑且 C将要,马上 D尚且 E将要,马上 F将要,马上)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七)
一、1—2“如同、像、相似”; 3—5“你、你的,你们”; 6—8表假设“假如,如果”;9、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10、海神的名字。
二、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假如 ④假如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八)
一、1、名词,场所、位置;2、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 3—4“为……所”表被动;5——7“所以”,表原因;8、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
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15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九)
一、1、动词,做、干;2、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 3、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4、动词,当作、作为;5、动词,身为、成为;6、动词,成为;7、动词,叫做;8、动词,成为;9—10介词,表被动;11——12、介词,给,替; 13--14、连词,因为。
二、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
一、1、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2—3,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4、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5、句末语气助词;6、代词,相当于“之”;7、疑问代词,哪里
二、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一) 一、1-2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3、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4-5.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6、表示反问语气 7、表示感叹语气
8-10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
11-12【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13.【也欤】表疑问,相当“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定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二)
一、1介词,把;2----4,介词因为;5、介词在……的时候”;6—8介词,“拿,用,把,凭”;9、介词,“按照”; 10、连词,表并列;11、连词,表因果12、连词,表修饰;13、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
16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三)
一、1、介词,“依靠、凭借”;2-3介词,“趁着,趁此”;4、介词,“通过,经;5、副词,“于是,就; 6、动词,“沿袭,继续”。
二、CE(A于是,就 B趁机 C于是,就 D凭借 E于是,就 F通过)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四)
一、1、介词,“在; 2、介词,从……中”;3、介词,在;4-5介词,向、对、对于;6、介词,表被动,被;7、介词,“与,跟,同”;8-9介词,比。
二、AC(A被 B比 C被 D引进对象)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五)
一、1表疑问;2介词,给;3动词,参加;4、动词,赞同;5—7介词,同、跟;8-9、连词,和、与;10、动词 ,给;11、动词,结交,亲附。
二、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六)
一、1—2副词,就是、乃;3-4连词,就、那么,表承接;5-6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7、连词,就,表承接;8、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
二、AE(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 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D转折连词 E就,承接连词)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七)
一、1-2助词,可译作“的、的人、的事情”等;3—4、用在数词之后,“个、样”;5、助词,用在“今、昔”等时间用语后,表停顿,不译;6-8助词,放在主语之后,表判断;9-10、主语之后,引出原因;11-12、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B(A判定语气 B……的人 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D判定语气) 文言虚词练习答案(十八)
一、1动词“到……去”;2—4第三人称代词,“它们”5、指示代词,这;6---8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9、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10、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1、音节助词,不译;1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3、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14—16、定语后置的标志;17—18、宾语提前的标志。
二、BF(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