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选方:
1、治痢疾: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或全草二两,水煎服。 2、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 3、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
4、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 5、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者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
25小蓟
野菜之一。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
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选方:
1、舌上出血,兼治大衄:鲜叶一握,捣,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匕。
2、治阴痒:小蓟煎汤,日洗3次。
26.水芹菜 野菜之一。
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27.天胡荽
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
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选方:
一、治肝炎发黄:鲜天胡荽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汤服,日服三次。 二、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 三、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 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
四、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 五、治痢疾:天胡荽、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 六、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
七、治小便不通:鲜天胡荽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 八、治小儿疳积:天胡荽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 九、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一日二次。
十、治耳烂:鲜天胡荽捣汁涂。十一、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
28.酢浆草(这里指黄花酢浆草)
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选方:
一、治水泻:酢浆草三钱,加红糖蒸服。
二、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
三、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二次,分服。 四、治血淋、热淋:鲜草取汁,入蜜同服。
五、治二便不通:酢浆草一握,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者,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 六、治赤白带下:酢浆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 七、治麻疹:酢浆草每用二钱至三钱,水煎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