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版小学语文
四 年 级 上 册
全册教案 2019年7月
第1课时1观潮
教学内容:1 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想象文章画面,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想象画面。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想象文章画面,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课件一、课件导入,引出壮观,激发兴趣。 导1.PPT出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说出 入,配乐朗诵。(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自己 引出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对钱壮2.请学生翻译这首诗,给予相应指导,明确告塘江观,诉学生,此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大潮激发3.问:对于钱塘江的大潮,你们了解多少呢?的感兴谁来给我们说说它的成因和具体情况? 受。 趣。 4.配合课文插图一步步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江潮的成因。 5.放映大潮录像,配上合适的音乐。 6.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7.激发读文:从录像中可以见到钱塘江大潮惊心动魄、奇异壮观、气势宏大。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一篇描写这一壮观场景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读文,感知大意,梳理脉络。 读1.指名学生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其找出文,整体梳理课文。 关键感知(课文写了两方面:一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词,理大过;二是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 解“天意,2.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找出本文的关键词:下奇梳理“天下奇观”。 观”。 脉3.问:“天下奇观”正是作者观看大潮后的感络。 受,谁来说说你对“天下奇观”的理解?(板书: 天下奇观) 4.指导“观”字的意义:“天下奇观”的“观”字和课文的标题“观潮”的“观”字意思是一样的吗? (“观潮”的“观”是观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指的是景象。) 5.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观潮经过的文段,并理清描写的顺序。(板书: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 (课文中第2至第5自然段具体写观潮的过程,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段的景象。) 6.组织学生交流字词,理解有困难的留待后面的学习中随文解决。 学习三、学习潮来时的景象(第3、4自然段)。 潮来1.启发式提问,引出重点:读了课文,你觉得时的哪几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景天下奇观呢?(可能有的学生推荐课文第3、4自象。 然段,有的推荐其他部分,对于每一个不同的推荐, 其他学生均应举手表决) 2.指导读文:看来推荐第3、4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两段最能体现出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那我们就重点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找出你认为最能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加以理解。 3.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所划的词句。鼓励学生从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词句作具体分析。(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朗读分析语句,发挥想象力,从文字上感受大潮的壮观气势) 4.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5.引导学生由“水天相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这些关键词语分析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得出结论: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大潮的。 6.对江潮的具体描写又分为声音和气势两方面,让学生对此加以分析。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板书相关语句。 (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气势壮:一条白线 城墙 千万匹战马) 7.组织谈话:如果你就是这观潮的人,当看到江潮铺天盖地地向你涌来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 学习课文3、4自然段。 什么,做些什么? 配乐四、配乐朗读,指导背诵。 朗1.用PPT课件演示第3、4自然段所描绘的景配乐读,象,让学生朗读课文,为画面配上解说。 朗读,指导2.鼓励背诵,再次提醒学生该节是按照由远及体会背近的顺序写江潮的,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钱塘诵。 读,争取背诵。 江的 3.再次用PPT课件演示第3、4自然段所描绘天下的景象,让学生背诵第3、4自然段。 奇观。 4.评价:大家背得真好!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板书设计: 1、观潮 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气势壮: 一条白线 城墙 千万匹战马 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2课时 1 观潮
教学内容:1.观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进一步感受江潮的奇特、壮观。 2.进一步掌握字词,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3.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4.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对钱塘潮乃至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 教学重点:
1.学习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进一步感受江潮的奇特、壮观。 2.进一步掌握字词,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2.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对钱塘潮乃至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感悟一、感悟潮来之前(第2自然段)。 潮来1.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体会 之前。 景象。这么壮观的江潮在来之前和退之后是怎样的当画 呢?我们先来看看潮来之前的情况吧。 面,品2.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对味字照第2页插图,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品味字词。 词。(板书:人山人海 江面平静 若隐若现) 3.问:观潮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魅力巨大,因而吸引了很多的观者。) 4.总结:每年到钱塘江边观潮的有几十万人,大家都想争睹钱塘大潮的壮美。江潮来临之前江面是平静的,薄雾笼罩,几座远山若隐若现。在这么宁静的外表下竟然酝酿着一场撼天动地的江潮,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奇特啊! 学习二、学习潮来之后(第5自然段)。 潮来1.引入:潮起必然潮落,在经过了潮涌的辉煌找出之之后的钱塘江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我们来读一描写后。 读文中写潮来之后的段落。 潮去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描写潮去后江后江面景象的语句: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面景2.组织讨论:文中写道,“看看堤下,江水已象的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注意到江语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