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时作业22(15)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5:51: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2015·云南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关于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前,俄国有三个阶级分别提出解决农奴问题的方案。

地主贵族的改革草案:主张只给农奴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所有权,并且提议减少农民的份地,坚决主张农民使用份地必须负担繁重的义务。

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解放农民并让农民得到他耕种的全部土地,但农民应付给地主赎金,否则就是破坏私有权,因而要求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级的妥协。

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1)1861年改革体现了上述哪个草案的内容?分析此次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个草案未被采纳的主要原因。

解析:回答第(1)问,需回忆俄国1861年改革内容,可以得出1861年改革不仅给了农奴人身自由,而且还有属于他们的份地。因此可以判断是体现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草案。所谓近代化主要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1861年改革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特别是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市场、劳动力、资本等一系列条件。回答第(2)问,主要联系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以知道1861年改革实施的必要性。

答案:(1)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改革草案内容。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推动了俄国的工业革命;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地主贵族的改革草案:不能满足农民利益,不利于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危及沙皇的统治。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改革草案:超越了俄国社会现实。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掌握政治、经济力量的主要是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解析:第(1)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

差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为缩小差距,维护统治,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第(2)问,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注意“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信息。

答案:(1)理解: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地位: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论证: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

3.(2014·淄博二模)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1)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为什么提出“汲取欧洲文明”的主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

(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实际考查明治维新的原因,需结合当时日本国内国外形势与时代发展趋势等内容回答,第二小问实际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任举两例即可。第(2)问先概括理想途径是什么,“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

形的物质”即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然后明确观点,阐述理由要史论结合,语言规范。

答案:(1)原因:欧洲文明是工业文明,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日本门户被美国打开,出现民族危机;日本长期闭关锁国,国力落后,需要壮大自身实力;中国深受列强欺凌的现实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警觉。体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答出建工厂、办学校、穿西装、练军队等具体措施亦可)。

(2)途径: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

赞同:福泽谕吉学习西方必须思想、制度、经济多管齐下的主张很有见地,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有利于减少阻力,对明治维新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或不赞同:所列出的文化—制度—经济的学习顺序具有理想化和机械主义的弊端,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4.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

搜索更多关于: 课时作业22(15) - 图文 的文档
课时作业22(15)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7p8k7w83m0wacx0ffq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