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苗族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解读
作者:刘敏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3期
【摘要】当今时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各民族舞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中的重要一项,因而,对各民族舞蹈进行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苗族舞蹈的特点与表现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苗族舞蹈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进一步加深。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舞蹈;特点;表现形态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苗族舞蹈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舞蹈兼具艺术美感和民族特性等特征。苗族舞蹈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参演人数众多,在苗族各个地区都有涉及,具有普及性。苗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精粹,同时,也是展示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苗族舞蹈包括芦笙舞、花鼓舞、团圆舞等,各个舞种表现出不同的舞蹈特色和风格,具有一定的风味和韵律,从而使苗族舞蹈的艺术魅力得以充分彰显。 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苗族舞蹈进行探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苗族舞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苗族舞蹈是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有遗产。苗族舞蹈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其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因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苗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保护,有利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
苗族舞蹈文化来源于苗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是苗族同胞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苗族舞蹈文化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继承了苗族人民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因而,对苗族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使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