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2018.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O 16 Na 23 Al 27 C1 35.5 Br 8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科学家切赫在研究四膜虫的RNA拼接机制中发现一种由395个核苷酸组成的RNA分子,它能将5聚胞苷酸降解为4聚胞苷酸或3聚胞苷酸,也能将5聚胞苷酸聚合成6聚胞苷酸。则该RNA分子具有的生理作用最可能与下列哪些物质的作用相似
A.DNA B.mRNA C.tRNA D.RNA聚合酶和RNA酶
2.多细胞生物细胞间彼此协调、相互配合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都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B.细胞间传递信息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糖被
C.相邻细胞之间因形成通道传递信息而不需要信息物质参与 D.精子和卵细胞间的识别由于物种的特异性而不需要信息分子参与
3.某眼科医院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培养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患者视网膜上后,患者重见光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培养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胚胎干细胞培养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出现23个四分体 C.胚胎干细胞培养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 D.胚胎干细胞培养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右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分子机理,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4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与②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B.过程③体现了per蛋白合成的反馈调节机制 C.核糖体在图中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D.除下丘脑SCN细胞外,per基因还存在于人体其他细胞中
5.某研究小组开展“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示生根,“-”表示不生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介于10—10 g·L之间
B.要了解NAA的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还必须增设一组NAA浓度为10-2g·L-1的实验 C.为探究一定浓度的油菜素内脂(BL)对NAA促进生根的影响,至少应设计2组实验 D.NAA也能促进根的伸长,加入抑制DNA复制的药物后,根的伸长受影响 6.右图A、B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其中A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B生物种群的动态曲线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A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X点,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 B.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B生物 C.家鼠全年均可繁殖,种群的动态曲线与A生物相同
D.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走向灭绝
7.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曾候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8.萘普生片M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2O3
B.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1 mol M最多能消耗1 mol NaHCO3
D.萘环()上与M取代基完全相同的M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2种
9.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呈等差递增。甲元素存在于所有有机化合物中,丙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相同。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6
-10
-1
A.甲单质形成的多种新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B.乙和丙可形成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化合物 C.它们的最高化合价均与其族序数相同 D.丁元素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10.对于下列所示实验,实验现象预测或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甲:匀速逐滴滴加稀盐酸时,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时间段相同 B.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 C.实验丙:由MgCl2·16H2O制备无水MgCl2
D.装置丁: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退去 11.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或离子共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肥皂(主要成份C17H35COONa)水检验含有较多钙离子的硬水: 2C17H35COO-+Ca2+===(C17H35COO)2Ca↓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3O4+8H+===2Fe3++Fe2++4H2O C.常温下,在
Kw=0.1的溶液中:Na+、K+、SO42-、HCO3-能大量共存 ?c(H)D.在NaC1O溶液中:SO32-、OH-、C1-、K+能大量共存 12.铝石墨双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低成本、高效电池。 原理为:A1Li+Cx(PF6)
Al+xC+Li++PF6-。电池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外电路中电子向铝锂电极移动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Cx(PF6)+e-===xC+PF6- C.充电时,应将铝石墨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D.充电时,若电路中通过1 mol电子,阴极质量增加9 g 13.25℃时,将浓度均为0.1 mol·L-1、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 mL,Va、V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a(HA)=1×10-6
B.b点时,c(B+)=c(A+)
c(A?)C.c点时,混合溶液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OH)?c(HA)D.a→c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原子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171A.147N?2He?8O?1H是聚变反应
B.
234900Th?23491Pa??1e是裂变反应
206C.23892U衰变成82P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D.发生β衰变时,中子数不变
15.北斗地图APP预计2018年5月1日上线,其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其中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A.卫星a的角速度小于c的角速度 B.卫星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C.卫星a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卫星b的周期大于24 h
16.图(甲)为手机及无线充电板。图(乙)为充电原理示意图。充电板接交流电源,对充电板供电,充电板内的送电线圈可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手机内的受电线圈产生交变电流,再经整流电路转变成直流电后对手机电池充电。为方便研究,现将问题做如下简化:设送电线圈的匝数为n1,受电线圈的匝数为n2,面积为S,若在t1到t2时间内,磁场(垂直于线圈平面向上、可视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由B1均匀增加到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电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由d到c C.c、d之间的电势差为
B.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 D.c、d之间的电势差为
n1(B2?B1)S
t2?t1n2(B2?B1)S
t2?t11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A、B两物块的接触面水平,二者叠放在一起。在作用于B上的水平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向右做匀速运动,某时刻撤去力F后,二者仍不发生相对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撤去F之前A受3个力作用 B.撤去F之前B受到4个力作用 C.撤去F前后,A的受力情况不变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小于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8.如图,两个相同的小球P、Q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P套在光滑竖直杆上,Q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开始时轻杆贴近竖直杆,由静止释放后,Q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触地前的速度一直增大 B.P触地前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Q的速度一直增大
D.P、Q的速度同时达到最大
19.如图所示,水平面内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L,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Q分别固定于A、B两点。光滑绝缘直导轨CD的上端点D位于到A、B中点的正上方,且与A、B两点的距离均为L。在D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套在轨道上(忽略它对原电场的影响),并由静止释放,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的场强大小为kQ 2LB.小球到达CD中点时,其加速度为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