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薛若晗MG002502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15:09: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指出了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世代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从单一角度可以概括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综合性概念。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相互制约、互相作用构成可持续发系统的整体。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发展某一方面,也不能以牺牲其它部分为代价换取某一方面的发展,必须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佳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生态恶化严重。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求发展,就必须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地位,使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从而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持续供给能力前提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超越环境系统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前提下追求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李纪武,李和宇,1999)

2.2.2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1)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城市规划不只是规划城市,还是落实环境保护与走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国策的具体行动与积极措施之一。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城市化已开始进入了速度相对较快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众多,而人均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日趋增大的压力。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综合考虑环境因素、预测分析规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协调城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以及开发建设活动的调控作用,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利用和保护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我国规划界以及其他领域已成为流行,几乎所有的规划设计都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如可持续城市、可持续社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要使这一概念理论转变为具有深刻实践意义的行动,就不能只局限于环境资源等有限领域,不能只在概念上和规划嫁接,不能只停留于把规划界过去已讨论的若干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等纳入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构架中重复论述(班焯,1999)。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可操作性,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必要把对这一概念的研究融入我国城市规

20

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

划的过程中,有必要与当今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观是“理性”和“人性”的完满结合。城市空间环境的创造,既有物质形式、空间这些“理性”因素,也包含模式、观念等精神的或“人性”因素。理性或称科学性,反映了在规划过程中排除人的主观因素和非理性活动后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人性或称目的性、功能性,代表了城市规划是合乎人类愿望的对城市建设施加的有效干预。理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础,而人性则是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城市规划的双重性说明了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孙宏伟,王玉靖,1997)。城市规划的深化和变革需要“双管齐下”。

在城市规划中,如果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目标孤立地看,是可以找到相应的解决途径,在较短时期内满足某一目标。例如经济目标,可以通过不加限制地发展产业,包括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产业,减少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量,用以扩大再生产来实现;社会或环境问题也可以在不考虑其它目标的情况下寻求解决途径。单目标决策相对简单,而且能迅速见效,但其代价也不可低估:短期影响其他目标的顺利实现,长期则危及所选择目标的未来可行性。杀鸡取卵式的自然资源开发与使用方式,往往使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也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失去长久的保障。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领域,实际上意味着将时间观念引入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刘岩,张珞平,洪华生,2000)。从城市规划来说,需要强调城市规划必须做到总体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

因此,向持续发展观转变的、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现代思维方法,是城市规划观念、思维方法的发展方向。 (2)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命活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城市的必然归宿,也是城市规划要考虑的必要因素(陈勇,1998),它有深刻的内涵,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动态统一性和静态完整性相结合。城市规划的动态统一性是指政府对城市的发展做出长期打算,即在现在的建筑空间范围内给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以继续前进的空间。而静态完整性是指已经规划完成的建筑在城市的功能上能够完全体现城市的需要,它使城市不会由于其建筑构造的缺失而导致功能的不足。许多城市在这个方面没有体现这点,举个例子,我国大多数城市以前在污水处理系统方面的设计与规划上没有全面的考虑,都是采取统一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一同排放的处理系统,使现代城市的污水处理面临困境,从而不存在两种系统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性,但是新兴城市的规划建设如果还在步这些城市的后尘,那就实

21

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

在不应该。

二是城市建筑结构的连续性和发展空间上的连续性。城市的建筑结构是整个城市外表形象的重点所在,他的整体与关系的连续表现出一种连续的和谐,它的发展是规范的。许多城市至今无法改造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以前城市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后来的发展空间,导致建筑群落的不连续,在发展空间上难以连接,所以,当人们来到一个城市的时候,通常会感到城市的规划的发展连接不上,出现断层,这是规划的问题。

三是时间和历史的延续性。这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发展可以让一个初来此的人感觉到一种历史的层次性,这就是说,一个城市从规划开始就应当确立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层次,一个历史性的城市包括新区、旧城和将来的高技术与高发展区。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文化的承传性,城市的发展要蕴含社会历史文化的沉积。除了新兴城市外,大多数城市都应当把历史名胜、地方特色景观保留下来,作为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代表。

四是城市生命的延续性,这就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永不衰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暂时的聚居地,它具有扩展性,能够让人感觉到城市所焕发的生命活力,它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它的发展空间性、拓展的实践性和它所显示的生命精神。(左去媚,1998) (3)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各种条件限制要求中国的城市规划必须有自己的模式。中国城市规划各方面工作新的变革还要有一个试验和发展的过程,一时也许难以形成自己的模式,但主观上应积极为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而努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是发展,这对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对于城市建设也是如此。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须制定多系统、多要素、多因子“高效和谐——持续发展”规划;扩展城市规划要素,加深规划深度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所需。(张亦静,孙献清,200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中体现为:

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大产业协调发展,遵循其发展规律,高效高速完成工业化进程,使物质能量水平适应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长期地提高农业所依赖的环境质量和资源基础,为人类提供必需的食物和纤维的农业生产体系。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重视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能满足不断提高的需要,诱导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②良好的人居环境。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出发,保护自然,维持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严格按照环境的合理容量制定排污标准,确定合理的人口密度、开发强度。使人们生产、生

22

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

活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限度,高效组织社会生活,提高综合环境质量。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污染物排放量低于环境容量,达到经济高速增长,又使环境不被污染。改善社会关系,调整分配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使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保证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序发展。

③资源的合理使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合理分配,当代人既担负着合理利用资源为当代人造福的责任,又担负着为后代人保留可利用资源的责任。它包括能源、水资源、土地和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利用。(刘岩,张珞平,洪华生,2000)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城市规划工作中树立以下观念:

①适度观念。要求从远景角度出发考虑当今的发展,包括适度消费,适度开发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的整治、开发、利用、保护并重,以及控制适度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

②节省观念。探索节省土地、节省能源的城市发展之路。建设以节省动力为中心的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公交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合理布局工业,建设综合区,减少城市客货运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调整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与模式。

③协调观念。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将城市生产、生活活动限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保护野生动物与生物物种,划定保护活动区域,保持生物多样性,协调人与生物的关系。注重社会环境质量的改善,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协调人与人关系,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④集约观念。走集约化规模化道路,提高城市运作效率,集中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⑤清洁观念。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走污染综合防治道路。清洁人类生活环境,清洁农业生产环境。鼓励企业清洁工艺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配套污染处理设施,重视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⑥长远观念。立足于长期渐进的发展,避免短期行为。保护地方特色,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机制,适度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⑦生态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中结合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使城市与自然共存,从宏观上改变人类环境,从整体上营造一个高效能、高效益、无废物、无污染,物质能量循环的环境。在城市设计上,尽量增加局部的自然生态要素并改善其结构。

⑧区域观念。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发,重视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城镇职能分工。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依据区域的条件,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相互争夺资源,重复建设。(熊国平,1998)

23

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薛若晗MG002502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7v3y6zlq110ttc0odvf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