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 A存货 21000225000 0 B存货 15300126000 0 小计 36300351000 0 210000 126000 351000 乙类 C存货 19800213000 0 D存货 1080096000 0 小计 30600309000 0 198000 96000 306000 合计 66900660000 0 630000 657000 660000 3、会计分录(单项比较法,期末计价总金额是630000,成本是669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9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9 000
习 题 二
解答:
1、购入原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 109 300(100000+运费扣除可以抵扣的增值税9300(10000*9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17 700(增值税发票上的17000+运费可以抵扣的金额700(10000*7%))
贷:银行存款 127 000(100000+17000+10000)
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110 000 贷:材料采购 109 300 材料成本差异 700
6
对25日购入的材料,月末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因为发票没有到) 借:原材料 35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35 000 本月领用原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 25000
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1000 在建工程 10000 贷:原材料 40 000
2、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1300+700)/(90000+110000)=1% 本月领用材料应分摊的节约成本差异 生产成本分摊25000×1%=250(元) 制造费用分摊4000×1%=40(元) 管理费用分摊1000×1%=10(元) 在建工程分摊 10000×1%=100(元)
领用材料成本差异额=250+40+10+100=400(元) 期末结存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额=2000-400=1600(元) 3、结转本月领用材料分摊的节约成本差异会计分录 借:材料成本差异 400 贷:生产成本 250 制造费用 40 管理费用 10 在建工程 100
习题三
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企业存货发出成本计价方法主要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此外,按照计划成本进行存货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将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采用毛利率法计算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商品成本。
1个别计价法
7
个别计价法又称具体辩认法,分批实际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该次(批)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其计算公式如下: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该次(批)存货购入的实际单位成本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它的具体做法是:收到存货时,逐笔登记每批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入库的存货先出库的顺序,逐笔登记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金额。先进先出法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下均可使用。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月末以月初结存存货数量和本月购入的数量作为权数,一次计算月初结存存货和本月收入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此法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下均可使用。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购入存货的数量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5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购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另设有关存货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
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本月购入存货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购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100%计算出各种存货的成本差异率后,即可求出本月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从而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 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结存存货应该负担的成本差异 6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以前期间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后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本方法常见于商品流通企业。
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 =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销售净额×(1-毛利率)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7零售价格法
零售价格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商业零售企业。其计算步骤如下:
(1)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同时按照成本和零售价格记录,以便计算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和售价总额;
(2)本期销货只按售价记录,从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中减去本期销售的售价总额,计算出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
(3)计算存货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即成本率: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100%
8
(4)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公式为: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5)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公式为: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有何特点?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以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又称“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它是将商品核算方法与商品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核算制度。售价金额法一般适用于经营日用工业品的零售企业,其主要特点包括:
(1)建立实物负责制。按照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营商品的范围,确定若干实物负责人,将商品拨交各实物负责人。各实物负责人对所经营的商品负完全的经济责任。
(2)售价记账,金额控制。“库存商品”总账和明细账一律按售价记账,明细账按实物负责人分户,用售价总金额控制各实物负责人所经管的商品。这里的售价是指零售商品的出售价,包括销售价格和增值税销项税额两部分。
(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反映商品含税售价与商品进价成本的差额。
(4)平时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定期计算和结转已售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对于销售业务,在作“主营业务收入”入账的同时,按售价结转销售成本,以注销实物负责人对该批已售商品的经管责任;定期(月)计算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并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由售价调整为进价。
中级财务会计(一)作业3
习 题 一
解答:(单位:万元) 1、权益法 ⑴取得股权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⑵年末资产负债表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25 贷:投资收益 425 ⑶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
9
借:应收股利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 ⑷收到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0 贷:应收股利 200 2、成本法 ⑴取得股权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⑵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
借:应收股利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⑶收到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0 贷:应收股利 200
习题二 解答: 期数 2007.01.01 2007.06.30 2007.12.31 2008.06.30 2008.12.31 2009.06.30 2009.12.31
应收利息 实际利息收入 溢价摊销未摊销溢债券摊余成本 额 价 ⑴=面值*票面利⑵=⑸*2% ⑶=⑴-⑵ ⑷ ⑸ 率(3%) 89808 1089808 30000 21796 8204 81604 1081604 30000 21632 8368 73236 1073236 30000 21465 8535 64701 1064701 30000 21294 8706 55995 1055995 30000 21120 8880 47115 1047115 30000 20942 9058 38057 1038057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