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考点要求] 1.通过对典型数学命题的梳理、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2.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理解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
(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常用结论]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两个结论
(1)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
p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A,q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为B p是q的充分条件 p是q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B B?A AB BA p?q且qD?/p pD?/q且q?p p?q pD?/q且qD?/p p是q的充要条件
一、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
A=B (2)若p是q的充要条件,则命题p和q是两个相互等价的命题.( ) (3)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答案] (1)√ (2)√ (3)√ 二、教材改编
1.“θ=0”是“sin θ=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是充分条件,也是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2.已知集合A={1,a},B={1,2,3},则“a=3”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 [a=3时,A={1,3},显然A?B. 但A?B时,a=2或3.
∴“a=3”是“A?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x-1)(x+2)=0”是“x=1”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若x=1,则(x-1)(x+2)=0显然成立,但反之不成立,即若(x-1)(x+2)
q”成立.( )
=0,则x的值也可能为-2.故选B.]
4.“x2-3x+2≠0”是“x≠1”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
充分不必要 [因为“x=1”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x2-3x+2≠0”是“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
考点1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3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条件p是什么,结论q是什么; ②尝试由条件p推结论q,由结论q推条件p; ③确定条件p和结论q的关系.
(2)等价转化法:对于含否定形式的命题,如?p是?q的什么条件,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可转化为求q是p的什么条件.
(3)集合法:根据p,q成立时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1)(2019·浙江高考)设a>0,b>0,则“a+b≤4 ”是“ab≤4”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9·天津高考)设x∈R,则“x2-5x<0”是“|x-1|<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