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文史知识荟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9:49: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生 活 中 的 历 史

——高考文史知识荟萃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曾令多少文人骚客如痴如狂,也令多少外邦友人垂涎仰慕。学史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让人能够感知的历史小常识,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涉猎文史知识的考查,尤其是全国卷,每年必考,而考查的知识点,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姓氏来源

姓氏的形成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封国命氏。如赵、秦、郑、韩、苏等。

2.以居住方位命氏。如西门、东郭等。 3.以字命氏。如孟孙、叔孙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司马、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陶、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文、武、等。 8.以爵位命氏。如王、侯、公孙等。

例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D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二、帝王的谥号、庙号、年号

1、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谥号一般都是第一个字是朝代,最后一个字是帝。如汉文帝、隋炀帝等。 2、庙号从唐朝以后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祖”,第二代及以后帝王庙号常常为“宗”。一般都是什么祖 、什么宗。如汉高祖、唐太宗等。

3、年号一般是两个字,它们或反映王朝的兴衰,或表达皇帝内心的愿望,如太和、洪武、康熙等。 例2、(2007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B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三、避讳制度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避讳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1、改字法,如秦始皇名“政”,改“正月”为“端月”;

1

2、空字法,如镇压过隋末瓦岗军的王世充,在唐人撰《隋书》时,为避李世民讳,改“王世充”为“王充”,空“世”字 ;

3、缺笔法,如《旧唐书·音乐志四》中凡遇“敬”、“微”皆缺末笔。对唐太宗贞观年号之“贞”字亦缺末笔。

例3、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四、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为方便农时,常以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共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其中十二地支与属相一一对应,它们分别是: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天干地支纪年算法:

1.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 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例4、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B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大家可以算算1949年天干地支是哪一年?2011年呢?(分别是己丑年和辛卯年) 附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 ─ 1点 子时 1 ─ 3点 丑时 3 ─ 5 点 寅时 5 ─ 7点 卯时 7 ─ 9 点 辰时 9 ─ 11点 巳时 11 ─ 13点 午时 13 ─15点 未时 1 5─ 17点 申时 17 ─19点 酉时 19─ 21点 戌时 21─ 23点 亥时

例5、半夜三更指的是何时?(晚上23:00——次日凌晨1:00)

一更19-21点, 二更21-23点 , 三更 23-次日凌晨1点 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 四更 1-3点, 五更 3-5点 。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例6、二十四节气中哪一节气为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小寒。其中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

例7、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C )

2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五、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

1、春 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守岁 、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2、元旦:1949年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民间又习称为“灯节”。习俗: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

4、清明节: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习俗: 扫墓、祭祖 ;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 :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 ,此日为纪念屈原,有驱鬼避邪之意;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习俗:吃月饼、赏月,此日有合家团圆之意;

7、除 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习俗:吃团圆饭、放鞭炮。 附中国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3、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黄帝生日 4、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5、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6、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 7、五月初五 端午节

8、七月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9、七月十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 10、八月十五 中秋节 11、九月九 重阳节 12、十二月八 腊八节

13、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节

14、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例8、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D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例9、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D )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例10、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D )

3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例11、“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例1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 )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例13、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例14、《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C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例15、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C )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 例16、下列各国国庆日及其相关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B )

A.美国——7月4日——《独立宣言》 B.法国——7月16日——大革命爆发 C.加拿大——7月1日——《大不列颠北美法案》 D.苏联——11月7日——十月革命 六、京剧国粹 1、发展时期:

孕育期: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形成期 :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后 成熟期 :同光十三绝 鼎盛期 :民国时期 2、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京剧相关知识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京剧鼻祖 ——程长庚(1811~1880)安徽潜山人

民国时期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4

搜索更多关于: 高考文史知识荟萃 的文档
高考文史知识荟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8fz81ltrt036aw5ujy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