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4 23:48: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表面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为了获得合格零件,保证机器的使用性能,人们一直在研究控制和提高零件表面质量的途径。提高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低效率、高成本的加工方法,寻求各工艺参数的优化组合,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另一类是着重改善工件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以提高其表面质量。 一、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1.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

⑴ 超精密切削加工 超精密切削是指表面粗糙度为Ra0.04μm以下的切削加工方法。超精密切削加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在最后一道工序切削0.1μm的微薄表面层,这就既要求刀具极其锋利,刀具钝圆半径为纳米级尺寸,又要求这样的刀具有足够的耐用度,以维持其锋利。目前只有金刚石刀具才能达到要求。超精密切削时,走刀量要小,切削速度要非常高,才能保证工件表面上的残留面积小,从而获得极小的表面粗糙度。

⑵ 小粗糙度磨削加工 为了简化工艺过程,缩短工序周期,有时用小粗糙度磨削替代光整加工。小粗糙度磨削除要求设备精度高外,磨削用量的选择最为重要。在选择磨削用量时,参数之间往往会相互矛盾和排斥。例如,为了减小表面粗糙度,砂轮应修整得细一些,但如此却可能引起磨削烧伤;为了避免烧伤,应将工件转速加快,但这样又会增大表面粗糙度,而且容易引起振动;采用小磨削用量有利于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但会降低生产效率而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工件材料不同其磨削性能也不一样,一般很难凭手册确定磨削用量,要通过试验不断调整参数,因而表面质量较难准确控制。近年来,国内外对磨削用量最优化作了不少研究,分析了磨削用量与磨削力、磨削热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表示各参数的最佳组合,加上计算机的运用,通过指令进行过程控制,使得小粗糙度磨削逐步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2.采用超精密加工、珩磨、研磨等方法作为最终工序加工

超精密加工、珩磨等都是利用磨条以一定压力压在加工表面上,并作相对运动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精度的方法,一般用于表面粗糙度为Ra0.4μm以下的表面加工。该加工工艺由于切削速度低、压强小,所以发热少,不易引起热损伤,并能产生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性能;而且加工工艺依靠自身定位,设备简单,精度要求不高,成本较低,容易实行多工位、多机床操作,生产效率高,因而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广泛。

⑴ 珩磨 珩磨是利用珩磨工具对工件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同时珩磨工具还要相对工

件完成旋转和直线往复运动,以去除工件表面的凸峰的一种加工方法。珩磨后工件圆度和圆柱度一般可控制在0.003~0.005mm,尺寸精度可达IT6~IT5,表面粗糙度在Ra0.2~0.025μm之间。

珩磨工作原理如图3-2所示,它是利用安装在珩磨头圆周上的若干条细粒度油石,由涨开机构将油石沿径向涨开,使其压向工件孔壁形成一定的接触面,同时珩磨头作回转和轴向往复运动以实现对孔的低速磨削。油石上的磨粒在工件表面上留下的切削痕迹为交叉的且不重复的网纹,有利于润滑油的贮存和油膜的保持。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6) 图3-2 珩磨原理及磨粒运动轨迹 由于珩磨头和机床主轴是浮动联接,因此机床主轴回转运动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没有影响。因为珩磨头的轴线往复运动是以孔壁作导向的,即是按孔的轴线进行运动的,故在珩磨时不能修正孔的位置偏差,工件孔轴线的位置精度必须由前一道工序来保证。

珩磨时,虽然珩磨头的转速较低,但其往复速度较高,参予磨削的磨粒数量大,因此能很快地去除金属,为了及时排出切屑和冷却工件,必须进行充分冷却润滑。珩磨生产效率高,可用于加工铸铁、淬硬或不淬硬钢,但不宜加工易堵塞油石的韧性金属。

⑵ 超精加工 超精加工是用细粒度油石,在较低的压力和良好的冷却润滑条件下,以快而短促的往复运动,对低速旋转的工件进行振动研磨的一种微量磨削加工方法。

超精加工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加工时有三种运动,即工件的低速回转运动、磨头的轴向进给运动和油石的往复振动。三种运动的合成使磨粒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不重复的轨迹。超精加工的切削过程与磨削、研磨不同,当工件粗糙表面被磨去之后,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压强极小,工件与油石之间形成油膜,二者不再直接接触,油石能自动停止切削。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7) 图3-3 超精加工的工作原理 超精加工的加工余量一般为3~10μm,所以它难以修正工件的尺寸误差及形状误差,也不能提高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但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能得到表面粗糙度为Ra0.1~0.01μm的表面。目前,超精加工能加工各种不同材料,如钢、铸铁、黄铜、铝、陶瓷、玻璃、花岗岩等,能加工外圆、内孔、平面及特殊轮廓表面,广泛用于对曲轴、凸轮轴、刀具、轧辊、轴承、精密量仪及电子仪器等精密零件的加工。

⑶ 研磨 研磨是利用研磨工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在研磨剂的作用下,对工件表面进行光整加工的一种加工方法。研磨可采用专用的设备进行加工,也可采用简单的工具,如研磨心棒、研磨套、研磨平板等对工件表面进行手工研磨。研磨可提高工件的形状精度及尺寸精度,但不能提高表面位置精度,研磨后工件的尺寸精度可达0.001mm,表面粗糙度可达Ra0.025~0.006μm。

现以手工研磨外圆为例说明研磨的工作原理,如图3-4所示,工件支承在机床两顶尖之间作低速旋转,研具套在工件上,在研具与工件之间加入研磨剂,然后用手推动研具作轴向往复运动实现对工件的研磨。研磨外圆所用的研具如图3-5所示,其中图a)为粗研套,孔内有油槽可存研磨剂;图b)为精研套,孔内无油槽。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8) 图3-4 在车床上研磨外圆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3-39) 图3-5 外圆研具 研磨的适用范围广,既可加工金属,又可加工非金属,如光学玻璃、陶瓷、半导体、塑料等;一般说来,刚玉磨料适用于对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及铸铁的研磨,碳化

硅磨料和金刚石磨料适用于对硬质合金、硬铬等高硬度材料的研磨。

⑷ 抛光 抛光是在布轮、布盘等软性器具涂上抛光膏,利用抛光器具的高速旋转,依靠抛光膏的机械刮擦和化学作用去除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凸峰,使表面光泽的一种加工方法。抛光一般不去除加工余量,因而不能提高工件的精度,有时可能还会损坏已获得的精度;抛光也不可能减小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工件表面经抛光后,表面层的残余拉应力会有所减少。

二、改善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如前所述,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影响很大,如果在最终工序中不能保证零件表面获得预期的表面质量要求,则应在工艺过程中增设表面强化工序来保证零件的表面质量。表面强化工艺包括化学处理、电镀和表面机械强化等几种。这里仅讨论机械强化工艺问题。机械强化是指通过对工件表面进行冷挤压加工,使零件表面层金属发生冷态塑性变形,从而提高其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的无屑光整加工方法。采用表面强化工艺还可以降低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用得最多的是喷丸强化和滚压加工。

1.喷丸强化

喷丸强化是利用压缩空气或离心力将大量直径为0.4~4mm的珠丸高速打击零件表面,使其产生冷硬层和残余压应力,可显著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珠丸可以采用铸铁、砂石以及钢铁制造。所用设备是压缩空气喷丸装置或机械离心式喷丸装置,这些装置使珠丸能以35~50mm/s的速度喷出。喷丸强化工艺可用来加工各种形状的零件,加工后零件表面的硬化层深度可达0.7 mm,表面粗糙度值Ra可由3.2μm减小到0.4μm,使用寿命可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2.滚压加工

滚压加工是在常温下通过淬硬的滚压工具(滚轮或滚珠)对工件表面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将工件表面上原有的波峰填充到相邻的波谷中,从而以减小了表面粗糙度值,并在其表面产生了冷硬层和残余压应力,使零件的承载能力和疲劳强度得以提高。滚压加工可使表面粗糙度Ra值从1.25~5μm减小到0.8~0.63μm,表面层硬度一般可提高20%~40%,表面层金属的耐疲劳强度可提高30%~50%。滚压用的滚轮常用碳素工具钢T12A或者合金工具钢CrWMn、Cr12、CrNiMn等材料制造,淬火硬度在62~64HRC;或用硬质合金YG6、YT15等制成;其型面在装配前需经过粗磨,装上滚压工具后再进行精磨。图3-6为典型滚压加工示意图,图3-7为外圆滚压工具。

搜索更多关于: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 的文档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8gk23nodf2teb88imv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