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届高三考前信息卷(十二)
文综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 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 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 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25.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激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谦让步遵从。这表明: A.礼乐制度得以重建 B.儒家伦理影响深远 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 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26.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出处 (943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南唐书·张易传》 《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27. 明朝中后期,福建“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 ,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仰粟于外,上吴越而下广东”。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兴起 B.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8.近代的上海曾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活动中心,那里有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300多种出版物,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这主要得益于上海
A.印刷技术较先进 B.城市开放程度较高
C.民族工商业发达 D.系中共中央所在地
29. 抗战后期,除全国多数知识青年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1945年,国内广泛流传着“重庆有官皆墨吏,延
- 1 -
安无土不黄金”的诗句。这突出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中共领导核心地位最终确立 C.国共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 D.中国社会变革方向基本明朗
30.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
A.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 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三大改造成就初现
31. 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
A. 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 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 C. 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2.公元前91年,中、南意大利爆发了反叛罗马的内战。公元前90年,罗马元老院通过《尤里乌斯公民权法》,规定:至法律颁布,未公开反叛罗马的意大利盟邦,其公民即可获得罗马公民资格。这表明古代罗马
A.万民法最终取代了公民法 B.民主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C.法制建设的社会基础扩大 D.元老院为国家唯一立法机构
33.1790年英国政论家伯克在《法国革命论》中提出:人的权利并非来自任何空洞或抽象的契约,而是来自于人们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权利并非天赋,而是人赋的,是有传统而形成的。伯克的主张
A.要求维护英国的宪政传统 B.肯定了法国革命的理念 C.促成英国议会改革的完成 D.发扬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34.图6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苏联的一幅漫画,画上右下方文字是“欧洲”,该漫画的主旨是
图6 图
A. 抨击杜鲁门主义的冷战叫嚣 B. 阻止柏林危机的扩大漫延 C. 揭露马歇尔计划的阴谋实质 D. 反对北约集团的战争政策
35.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经议会审议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
违法行为,并对违法的工会课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她还将英国电信公司这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
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局面
- 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