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测量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分类。 答:测量学的概念:测量学是研究如何测量地球或地球局部区域的形状并把测量结果用数据
或图形表示出来的科学。
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 测量学的分类:(1)大地测量学(2)普通测量学(3)工程测量学(4)摄影测量学(5)
海洋测量学(6)地图制图学
2.大地水准面的概念及有关说明
答: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我们设想把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的有关说明:
a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略有起伏的不规则曲面。 b大地水准面上处处与铅垂线方向垂直。
c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可以代表整个地球形状。
d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学的基准面,铅垂线是测量学的基准线。 3.确定地面点位有哪两点要素? 答:确定地面点位的要素:
a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即绝对高程。 b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即坐标 4.绝对高程的概念。
答:绝对高程: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用H表示 5.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概念。
答:我国的高程基准:称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即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搜集的统计资料计算出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零点,由此测得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米,称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
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 答:建立高斯平面坐标系的步骤:
(1)分带:沿赤道一圈每隔6度或3度分一带,共分60带或120带。
(2)用一个大圆柱去套地球:用一个大圆柱去套地球,要求大圆柱要和中央子午线相切
中央子午线:每一带最中间的那根子午线,称为该带的中央子午线。 (3)投影:假设在地心放一个点光源,把地球表面的每一带投影到圆柱面上。
(4)投影后,再把圆柱面展开铺平,中央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即x,赤道作为横轴即y轴,交点为坐标原点O。为了使地面上的点位和坐标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规定在横坐标值即y值前面加上带号。
7.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水平距离、高程和水平角测量的影响。
答: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当距离为10km时,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所
产生的距离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对水平角的影响 :在一般测量工作中,对角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高程的影响 :进行高程测量中,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必须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8.测绘工作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
2、前一步测量工作未作检核,绝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 9.测量学有哪些基本测量工作?
答: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 : 高差测量、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
10.测定和测设的概念。
答:测定:把地面上原有的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形图上标定出来
测设:把地形图上设计好的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变化很大。地球表面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4.43米,最低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海拔高度是-11022米。 (2)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
(3)地球的半径是6371公里。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把地球当作圆球
2.水准仪和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的目的。
答:水准测量的目的:通过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h,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求算未知点的
高程。
2、水准测量的原理;
答: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的一种方
法。
3、水准仪的组成;
答:水准仪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三部分构成 4、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是仪器粗略整平的标志。 5、符合水准器的概念;
答:符合水准器:在管水准器上安装有一组棱镜,通过棱镜的反射,将气泡两端的影像同时
反映到目镜旁的观察窗内,若两端的影像符合时,则表示气泡居中,反之,则不居中,这种设有棱镜组的水准器,称为符合水准器。 6、水准仪上各种螺旋的名称及其作用; 答:物镜对光螺旋:使远处目标的像清晰。
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制动螺旋:固定或松开望远镜。 微动螺旋:使望远镜左右微微摆动。 微倾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 7、叙述水准仪的使用步骤;
答:主要讲使用步骤:共分五步 。
安置仪器:把水准仪安置在脚架上并拧紧连接螺旋。三点要求:(1)要双手抱仪器;(2)脚架高度要适中;(3)架台要大致水平 粗略整平:(1)概念: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注意:转动望远镜任意位置圆气泡都居中才算粗略整平。(2)方法:记住一句话,气泡移动方向始终与转动脚螺旋的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 瞄准水准尺:
(1)目镜对光:转动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初步瞄准: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上的准星、照门瞄准水准尺,然后拧紧制动螺旋。
(3)物镜对光: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成像清晰。 (4)精确瞄准: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影像处在视场中央。
(5)消除视差:
精确整平:调节微倾螺旋,是管水准器气泡居中,即豆芽瓣重合。 读数:读取中丝读数。要求:直接读出米、分米、厘米、估计到毫米。 8、何谓视差?视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如何?
答:视差:物镜对光后,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地移动,若发现十字丝和水准尺影像有相对移动的现象,则称为视差。
产生原因:水准尺没用恰好成像于十字丝分划板上。
消除方法:反复调节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直至视差消除。 9、水准测量有哪些实施路线?如何进行成果检核?
答:水准测量的实施路线:1、符合水准路线;2、闭合水准路线;3、支水准路线。 成果检核:计算检核只能发现计算是否有误,测站检核只能检验一个测站上是否存在错误或误差是否超限,但对于一条水准路线来说,测站检核不足以说明测量全过程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如仪器本身误差。只有通过成果检核才能知道。 10、闭合水准路线和符合水准路线的计算过程。
答:包括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和符合水准路线的计算 :计算过程: (1)列表,把已知数据填入表中;
(2)计算高差闭合差fh,对于闭合水准路线,fh=∑h测 对于符合水准路线,fh=∑h测-∑h理
(3)计算高差容许闭合差fh容: fh容=±12√n fh容=±40√L 若fh<fh容,说明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4)调整高差闭合差: 调整原则:将闭合差以相反的符号,按与测站数或距离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段中去。 (5)计算改正后的高差:实测高差+改正数 (6)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11、取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哪些误差?
答:水准测量时取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以下误差 :
1、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产生的误差。 2、大气折光的影响产生的误差。 3、地球曲率的影响产生的误差。 3.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1、水平角的概念;
答:水平角: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得角度称为水平角。用β表示 2、测量水平角时对水平度盘有哪些要求? 答:测量水平角时对水平度盘的要求: 1水平度盘一定要水平放置。
2平度盘中心一定要和地面上的点位处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3、经纬仪是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答:经纬仪的组成: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 4、经纬仪上各种螺旋的名称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1、物镜对光螺旋:使远处目标的像清晰。
2、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3、读数显微镜调焦螺旋:使读数清晰。在读数时,要通过反光镜把光线充分反射到进光孔中。
4、水平制动螺旋:固定或松开照准部。
5、水平微动螺旋:使照准部左右微微摆动。 6、望远镜制动螺旋:固定或松开望远镜。 7、望远镜微动螺旋:使望远镜上下微微摆动。
8、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9、光学对中器调焦螺旋:使地面上的点位清晰。 10、脚螺旋:使水平度盘上的水准管气泡居中。 11、度盘控制螺旋:使水平度盘转动 12、轴座固定螺旋:固定轴座。
5、经纬仪对中、整平的概念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对中目的:使仪器中心和角的顶点处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对中方法:有垂球对中和光学对中两种方法。 整平目的: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6、叙述经纬仪的整平过程;
答:首先使水平度盘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连线,两手相向转动着一对脚螺旋,使
水准管气泡居中,注意气泡移动方向始终和转动脚螺旋的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然后把仪器转动90度,再调节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进行两到三次,直至仪器转动任一位置气泡都居中为止。 7、叙述经纬仪的使用步骤; 答:1、安置仪器:注意事项:(1)脚架高度要适中。(2)架台要大致水平。(3)要双手抱
仪器。(4)连接螺旋暂时不要拧紧。
2、对中: 3、整平:
4、照准目标:
(1)用望远镜上的对点器照准目标,然后固定水平制动螺旋和望远镜制动螺旋。 (2)调节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的像清晰。 (3)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4)调节水平微动螺旋和望远镜微动螺旋,使目标的像处在十字丝中心。 5、读数。
8、水平角测量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角度? 答:水平角观测方法 :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两种。
测回法:适用于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单角。
方向观测法:适用于同一点多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9、叙述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步骤? 答: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步骤 :
1、在O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 2、盘左照准A点,读取读数a1
3、松开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盘左照准B点,读取读数b1 4、松开制动螺旋,翻转望远镜,盘右照准B点,读取读数b2
5、松开制动螺旋,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盘右照准A点,读取读数a2 6、计算:上半测回 β1=b1-a1 下半测回 β2=b2-a2 若β1-β2≤40 取β=(β1+β2)/2 10、角度测量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可以消除哪些误差?。 答:角度测量时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可以消除或减小的误差 :
1、度盘刻划不均匀产生的误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