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图中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是 A.①②③④ A.① A.两者都升高
B.①③②④ B.②
C.④③②① C.③ B.两者都降低
D.前者降低,后者升高
10.当前,主导风向为偏北风的地点是
D.②④③① D.④
11.未来一、二天,②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的变化情况是 C.前者升高,后者降低 12.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温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13. 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14题。
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14. 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15.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带、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方向,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北半球为逆时针 B. 北半球大洋东岸不都是暖流,南半球大洋东岸都是寒流
C.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方向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环流方向不一致 D. 北半球大陆东岸都是暖流,南半球大陆西岸都是寒流 16.下列四幅气旋、反气旋图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A B C D 18.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岩 浆 ④① ② 岩浆岩 ④ ③ ④ ( ) 沉积岩 ② ③ 变质岩 B
C
D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4
1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寒潮形成的天气系统是
A.箭头②表示外力作用,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C.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19.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 岩石表面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 C 金字塔的“毁容”——风力搬运堆积作用
D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性沙丘——风力侵蚀作用 20. 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岩层发生断裂构造运动引起构造地震 B. 火山活动引起火山地震
C. 山崩、滑坡、地面塌陷引起冲击地震 D. 每一次地震都会有多个震级与烈度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 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2.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23.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上的植被和新疆天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分别属于 ①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②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③ 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④非地带性现象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05年地理简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 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可能是
A.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C.优惠的政策
B.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25. 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A.A城 B.D城 C.E城 D.F城
26. 关于气候变化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气候变化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为原因有关 ② 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③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④ 气候变化就是指气温和降水数量的变化,没有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27.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环境相符的是 A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B 流水作用强烈,风力作用微弱 C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 物理风化微弱,流水侵蚀强烈 28. 有关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凡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 都有城市的出现
B. 工业革命以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工矿业城市
C. 英国的伯明翰、阿伯丁,美国的休斯顿、底特律,我国的大同、石嘴山等都是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D. 随着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减弱
29. 如果将全世界的水资源平均分配给全世界的人,每人得到的水资源量是充足的,但现在却广泛地存在着水资源缺乏问题。这说明
A. 水资源质量普遍不足 B. 水资源数量普遍不足 C. 世界降水量严重不足 D.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30. 造成许多国家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
①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② 环境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 ③ 水资源利用率低 ④ 在一定的时空,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是有限的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班级___ 姓名___ 学号__ 得分_____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看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填出图中乙、丁、丙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乙_______,丁_______,丙________。 其地貌名称:乙_________、丁_________。
(2) 图中先成山地,后又成谷地的有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甲乙丙处中的 处开采合适。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32.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自然带的名称: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C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D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气候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A→C→D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33.读我国东部某地天气记录思考:(10分)
日期 12月1日 12月2日 气温/℃ 14 0 气压/百帕 A B 风向 偏北 偏北 风力 1~2级 5~7级 2~3级 天气 晴转多云 中雨 阴转晴 12月3日 2 C 偏北 (1)造成这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2)现有三天的气压数据是1032百帕、1012百帕、1024百帕,则表中A、B两天气压分别是:A 百帕,B 百帕。
(3)12月3日该地受 气团影响,该气团主要发源地在西伯利亚地区。 (4)当该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多项)
A.夏季产生暴雨 C.引发台风
B.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 D.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3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为了提高全世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每年的6月5日被确定为“世界环境日”,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1)根据所学原理说明冰川消融的原因。(3分)
(2)试列举冰川消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
(3)如果要减慢冰川消融的速度,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