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进盥洗室洗手,打开总阀门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涌了进去,迫不及待地伸出小手洗了起来,刚开始还洗得挺像模像样,但没过几分钟,幼儿们就不约而同地玩起水来。几乎所有洗手的孩子全部加入了玩水游戏。此时,教师走了进来,看到这情景,脸一下耷拉了下来:“你们这是在洗手吗?老师有没有让你们玩水?仔仔,你的袖管全湿了!教师立即关上水阀,催促着孩子们快速地离开盥洗室,孩子们一个个耷拉着小脑袋不情不愿、不声不响地溜了出去。 案例二
时间:上午10点40分 人物:小二班幼儿、教师乙 地点:小二班盥洗室
又到了幼儿游戏活动时间,今天安排了区域自选游戏。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各自分散去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开始了游戏。只见豆豆和苗苗窃窃私语了一番,两人一前一后,偷偷地溜进了厕所,打开水龙头高兴的玩起水来。教师注意到了两人的举动,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悄悄地躲在门边,发现他们俩人正在玩水,很开心!因此她并没有阻止他俩,只是说了句:“老师给你们提个建议,你们玩水时把水龙头开小些,尽量不要弄湿衣服!”说完,她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又有三个小朋友立刻动身来到盥
洗室,加人了玩水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幼儿参与了进来,正当这时,一直在旁默默关注的教师走进盥洗室向幼儿发出了一起玩水的邀请,同时还提供了瓶子、水盆、水桶、杯子、毛巾、玩具等多种材料,组织孩子们玩起了水的游戏。幼儿们各自挑选了不同的材料,自由地游戏起来。倒水游戏、浮与沉、挤水游戏等,游戏在孩子们一张张满足的笑脸中圆满结束! 具体评析: 一.分析幼儿
首先,从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2——3岁正是幼儿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世界抱有巨大的探索热情,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不知疲倦地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感知着周围的一切。其次,水是孩子生活环境中接触较多的物质之一,玩水也是所有学前幼儿都喜欢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水可以感知水的特性、作用及保护等相关问题,同时玩水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分析教师:
1.在案例一中,幼儿玩水游戏与日常常规和教师接下去的正常教学计划产生了冲突。因此,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中断了幼儿的玩水游戏。
2.在案例二中,教师乙通过观察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不受计划所累,给了幼儿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探索的空间。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和教师乙不同的处理方式充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
1.案例一中的教师更关注的是玩水活动会弄湿幼儿的衣服,会着凉感冒以及防碍了自己下面教学计划的实施,忽略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玩水活动背后蕴涵着的良好的教育契机。
2.案例二中的教师关注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创造一个开放、支持、引导的自主性教育氛围。同时不受教学计划所累,真正体现出《新纲要》中所指的:“教师应善于利用隐性课程的效应,以促使儿童自主活动的生成。”、“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要求。
由玩水活动引发的思考,使我深深体会到:现代幼儿教育应从孩子的兴趣、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优势,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重视幼儿的自发活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尽最大可
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餐点
1、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现在,幼儿在进餐时间出现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入园时间最短,对幼儿园的生活有着一定的不适应性,这些都会造成幼儿在进餐时间出现挑食、偏食等问题。
保持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饮食规则,是幼儿园班级日常生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它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在餐点环节中对幼儿挑食、偏食问题的管理刻不容缓。
2、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危害 (1)家庭因素
幼儿在刚开始的时候对食物没有选择的余地,一般来说大人给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所以挑食、偏食大多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幼儿在未进幼儿园学习时,有周围环境,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加上自己从饮食中得来的经验,开始对事物进行选择。
父母偏爱或厌恶某种食物,孩子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同样的态度。父母溺爱孩子,迁就孩子的饮食,时间长了也会出现挑食、偏食的问题。也有的父母用孩子喜欢的食物引诱孩子多吃,久而久之幼儿就形成对某种特定食物的偏爱。
(2)幼儿自身因素
有的孩子爱吃零食,每天回家后都会吃很多零食。等到吃晚饭时,孩子已经吃饱了。面对一桌饭菜,他们只挑些喜欢的菜,久而久之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
此外,有些食物本身并不难吃,但孩子由于心理作用而拒绝、排斥它们。比如动物内脏等,许多孩子出于联想,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根本不愿尝试。
(3)环境因素
幼儿园一般11:30开始吃午饭,12:30就开始准备午睡。吃得慢的孩子可能要在12:00才把饭吃完,而过了一会就要上床睡觉,这使胃的蠕动变慢了,使午餐在胃中消化的时间变长。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胃的负担,而午睡一结束,就要开始吃下午的午点,这使胃的蠕动时间又加长。
可以说,从吃午饭开始一直到吃晚饭,幼儿的胃一直在蠕动。 长此以往,幼儿的胃不堪重负,出现挑食、偏食的问题,借此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