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8 交通运输建设及影响
〖重难点解读〗
从历年高考题看交通运输建设考点占的比重较高,特别是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其产生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从高考题考查情况看,主要考查的方向是结合中国或者世界上某交通建设案例为材料,案例的选取往往要选取能反映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建设项目,如京东的管道胶囊快递配、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马拉巴的内马铁路、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重载铁路浩吉铁路等,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人地协调观。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比较、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交通线建设的意义等。
〖典例探究〗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答案】6.B 7.A 8.D
【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读图能力。
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故选B。
1
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3)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9.D 10.B 11.D
【解析】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
9.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 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10.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
2
11.由第9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 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
〖备考秘籍〗
根据考纲和考情分析,对本专题的复习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要求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时效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典型案例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分析,说明交通对聚落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等,并要涉及到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平时复习中,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建立思维方式,然后再根据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难点突破〗
1. 交通运输线、点建设的区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 [考向透析]
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的考查重点在对某区域交通运输线或者点的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考查方式有文字材料、景观图等为载体,考查人们在工程建设方面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变。考查题目更多地涉及到自然地理因素对工程建设的限制作用或者有利条件分析,从而反映出科技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交通运输线、点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要求能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交通和经济、社会、生态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平时复习时注意对区域特征的把握和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学法指导]
(1)掌握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缺点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适合运输的运输货物 大量、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牲畜、金属等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连续性好 公路运输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短程、量小的货物 3
高,运费较贵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水路运输 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航空运输 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管道运输 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 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特别注意: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向着大型化、高速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某些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发生变化,如高速铁路与传统铁路运输不同,其速度快、运量大,目前以客运为主,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与航空运输产生市场竞争。
(2)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为限制条件,影响工程的造价和难度、工期等。一般选择平原地区、稳定地质条件、河网稀疏地区,这些地方造价低,运营安全。山丘地区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工程量大,造价高;山区“之”字形线路营运里程长、成本高;在沼泽地、冻土层及河网稠密区建设交通线,技术要求高,桥涵长度大。另外,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酷热的干旱区,多雨的湿润区,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复杂的海洋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等均不利于线路建设。
经济水平、社会发展为决定因素;技术水平可以降低自然条件对线、点建设的影响,为保证条件。 ②影响交通运输点建设的区位条件
港口: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布局在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运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汽车站: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区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航空港: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飞;坡度适当,以利于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降;不应布局在雾日和低云较多的盆地和低地;航空港噪音较大,应与城市有一段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4
大量、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物等 贵重、急需、时间不大的物品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流体状货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