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本项目检验时,要求装置不输入交流电流、电压量。 观察装置在一段时间内的零漂值满足装置技术条件的规定。 b) 各电流、电压输入的幅值和相位精度检验;
1) 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时,按照装置技术说明书规定的试验方法,分别输入不同幅值和相位的电流、电压量,观察装置的采样值满足装置技术条件的规定。
2) 全部检验时,可仅分别输入不同幅值的电流、电压量。 3) 部分检验时,可仅分别输入额定电流、电压量。 整定值的整定及检验
整定值的整定及检验是指将装置各有关元件的动作值及动作时间按照定值通知单进行整定后的试验。该项试验在屏柜上每一元件检验完毕之后才可进行。具体的试验项目、方法、要求视构成原理而异,一般须遵守如下原则;
a) 每一套保护应单独进行整定检验。试验接线回路中的交、直流电源及时间测量连线均应直接接到被试保护屏柜的端子排上。交流电压、电流试验接线的相对极性关系应与实际运行接线中电压、电流互感器接到屏柜上的相对相位关系(折算到一次侧的相位关系)完全一致。
b) 在整定检验时,除所通入的交流电流、电压为模拟故障值并断开断路器的跳、合闸回路外,整套装置应处于与实际运行情况完全一致的条件下,而不得在试验过程中人为地予以改变。
c) 装置整定的动作时间为自向保护屏柜通入模拟故障分量(电流、电压或电流及电压)至保护动作向断路器发出跳闸脉冲的全部时间。
d) 电气特性的检验项目和内容应根据检验的性质,装置的具体构成方式和动作原理拟定。检验装置的特性时,在原则上应符合实际运行条件,并满足实际运行的要求。每一检验项目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运行所必须,或用以判别元件、装置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和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等。 在定期检验及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时,整定检验要求如下:
a)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时,应按照定值通知单上的整定项目,依据装置技术说明书或制造厂推荐的试验方法,对保护的每一功能元件进行逐一检验。
b)在全部检验时,对于由不同原理构成的保护元件只需任选一种进行检查。建议对主保护的整定项目进行检查,后备保护如相间Ⅰ、Ⅱ、Ⅲ段阻抗保护只需选取任一整定项目进行检查。
c)部分检验时,可结合装置的整组试验一并进行。 纵联保护通道检验
对于载波通道的检查项目如下:
a) 继电保护专用载波通道中的阻波器、结合滤波器、高频电缆等设备的试验项目与电力线载波通信规定的相一致。与通信合用通道的试验工作由通信部门负责,其通道的整组试验特性除满足通信本身要求外,也应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有关要求。在全部检验时,只进行结合滤波器、高频电缆的相关试验。
b) 投入结合设备的接地刀闸,将结合设备的一次(高压)侧断开,并将接地点拆除之后,用1 000 V兆欧表分别测量结合滤波器二次侧(包括高频电缆)及一次侧对地的绝缘电阻及一、二次间的绝缘电阻。
c) 测定载波通道传输衰耗。部分检验时,可以简单地以测量接收电平的方法代替(对侧发信机发出满功率的连续高频信号),将接收电平与最近一次通道传输衰耗试验中所测量到的接收电平相比
较,其差若大于3dB时,则须进一步检查通道传输衰耗值变化的原因。
d) 对于专用收发信机,在新投入运行及在通道中更换了(增加或减少)个别设备后,所进行的传输衰耗试验的结果,应保证收信机接收对端信号时的通道裕量不低于,否则保护不允许投入运行。 对于光纤及微波通道的检查项目如下:
a) 对于光纤及微波通道可以采用自环的方式检查光纤通道是否完好。
b) 对于与光纤及微波通道相连的保护用附属接口设备应对其继电器输出触点、电源和接口设备的接地情况进行检查。
c) 通信专业应对光纤及微波通道的误码率和传输时间进行检查,指标应满足GBH’14285的要求。
d) 对于利用专用光纤及微波通道传输保护信息的远方传输设备,应对其发信电平、收信灵敏电平进行测试,并保证通道的裕度满足运行要求。
传输远方跳闸信号的通道,在新安装或更换设备后应测试其通道传输时间。采用允许式信号的纵联保护,除了测试通道传输时间,还应测试“允许跳闸”信号的返回时间。
继电保护利用通信设备传送保护信息的通道(包括复用载波机及其通道),还应检查各端子排接线的正确性、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与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继电保护利用通信设备传送保护信息的通道)应有电气隔离,并检查各端子排接线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操作箱检验 操作箱检验应注意:
a) 进行每一项试验时,试验人员须准备详细的试验方案,尽量减少断路器的操作次数。 b) 对分相操作断路器,应逐相传动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
c) 对于操作箱中的出.口继电器,还应进行动作电压范围的检验,其值应在55%~70%额定电压之间。对于其他逻辑回路的继电器,应满足80%额定电压下可靠动作。
操作箱的检验根据厂家调试说明书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并重点检验下列元件及回路的正确性:
a) 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和三相不一致回路。
如果使用断路器本体的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和三相不一致回路,则检查操作箱的相关回路是否满足运行要求。
b) 交流电压的切换回路。
c) 合闸回路、跳闸1回路及跳闸2回路的接线正确性,并保证各回路之间不存在寄生回路。 新建及重大改造设备需利用操作箱对断路器进行下列传动试验:
a) 断路器就地分闸、合闸传动。 b) 断路器远方分闸、合闸传动。 c) 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传动。 d) 断路器三相不一致回路传动。 e) 断路器操作闭锁功能检查。
f) 断路器操作油压或空气压力继电器、SF6密度继电器及弹簧压力等触点的检查。检查各级压力继电器触点输出是否正确。检查压力低闭锁合闸、闭锁重合闸、闭锁跳闸等功能是否正确。
g) 断路器辅助触点检查,远方、就地方式功能检查。
h) 在使用操作箱的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时,应检验串联接入跳合闸回路的自保持线圈,其动作
电流不应大于额定跳合闸电流的50%,线圈压降小于额定值的5%。
i) 所有断路器信号检查。
操作箱定期检验时可结合装置的整组试验一并进行。 整组试验
装置在做完每一套单独保护(元件)的整定检验后,需要将同一被保护设备的所有保护装置连在一起进行整组的检查试验,以校验各装置在故障及重合闸过程中的动作情况和保护回路设计正确性及其调试质量。
若同一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皆接于同一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则按回路的实际接线,自电流互感器引进的第一套保护屏柜的端子排上接入试验电流、电压,以检验各套保护相互间的动作关系是否正确;如果同一被保护设备的各套保护装置分别接于不同的电流回路时,则应临时将各套保护的电流回路串联后进行整组试验。
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或全部检验时,需要先进行每一套保护(指几种保护共用一组出口的保护总称)带模拟断路器(或带实际断路器或采用其他手段)的整组试验。
每一套保护传动完成后,还需模拟各种故障,用所有保护带实际断路器进行整组试验。
新安装装置或回路经更改后的整组试验由基建单位负责时,生产部门继电保护验收人员应参加试验,了解掌握试验情况。
部分检验时,只需用保护带实际断路器进行整组试验。 整组试验包括如下内容:
a) 整组试验时应检查各保护之间的配合、装置动作行为、断路器动作行为、保护起动故障录波信号、调度自动化系统信号、中央信号、监控信息等正确无误。
b) 借助于传输通道实现的纵联保护、远方跳闸等的整组试验,应与传输通道的检验一同进行。必要时,可与线路对侧的相应保护配合一起进行模拟区内、区外故障时保护动作行为的试验。
c) 对装设有综合重合闸装置的线路,应检查各保护及重合闸装置间的相互动作情况与设计相符合。为减少断路器的跳合次数,试验时,应以模拟断路器代替实际的断路器。使用模拟断路器时宜从操作箱出口接入,并与装置、试验器构成闭环。
d) 将装置及重合闸装置接到实际的断路器回路中,进行必要的跳、合闸试验,以检验各有关跳、合闸回路、防止断路器跳跃回路、重合闸停用回路及气(液)压闭锁等相关回路动作的正确性。检查每一相的电流、电压及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相别是否一致。
e) 在进行整组试验时,还应检验断路器、合闸线圈的压降不小于额定值的90%。
对母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的整组试验,可只在新建变电所投产时进行。
定期检验时允许用导通的方法证实到每一断路器接线的正确性。一般情况下,母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回路设计及接线的正确性,要根据每一项检验结果(尤其是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关系)及保护本身的相互动作检验结果来判断。
变电站扩建变压器、线路或回路发生变动,有条件时应利用母线差动保护、失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传动到断路器。
对设有可靠稳压装置的厂站直流系统,经确认稳压性能可靠后,进行整组试验时,应按额定电压进行。
在整组试验中着重检查如下问题:
a) 各套保护间的电压、电流回路的相别及极性是否一致。
b) 在同一类型的故障下,应该同时动作并发出跳闸脉冲的保护,在模拟短路故障中是否均能动作,其信号指示是否正确。
c) 有两个线圈以上的直流继电器的极性连接是否正确,对于用电流起动(或保持)的回路,其动作(或保持)性能是否可靠。
d) 所有相互间存在闭锁关系的回路,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符合。
e) 所有在运行中需要由运行值班员操作的把手及连接片的连线、名称、位置标号是否正确,在运行过程中与这些设备有关的名称、使用条件是否一致。
f) 中央信号装置的动作及有关光字、音响信号指示是否正确。
g) 各套保护在直流电源正常及异常状态下(自端子排处断开其中一套保护的负电源等)是否存在寄生回路。
h) 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的可靠性,其中装设单相重合闸的线路,验证电压、电流、断路器回路相别的一致性及与断路器跳合闸回路相连的所有信号指示回路的正确性。对于有双跳闸线圈的断路器,应检查两跳闸接线的极性是否一致。
i) 自动重合闸是否能确实保证按规定的方式动作并保证不发生多次重合情况。
整组试验结束后应在恢复接线前测量交流回路的直流电阻。工作负责人应在继电保护记录中注明哪些保护可以投入运行,哪些保护需要利用负荷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检验以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 7 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合检验 检验前的准备
检验人员在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合检验前应熟悉图纸,并了解各传输量的具体定义并与厂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表进行核对。 现场应制定配合检验的传动方案。 定期检验时,可结合整组试验一并进行。 重点检查项目
对于厂站自动化系统:各种继电保护的动作信息和告警信息的回路正确性及名称的正确性。 对于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各种继电保护的动作信息、告警信息、保护状态信息、录波信息及定值信息的传输正确性。 8 装置投运
投入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检查试验记录有无漏试项目,核对装置的整定值是否与定值通知单相符,试验数据、试验结论是否完整正确。盖好所有装置及辅助设备的盖子,对必要的元件采取防尘措施。
拆除在检验时使用的试验设备、仪表及一切连接线,清扫现场,所有被拆动的或临时接入的连接线应全部恢复正常,所有信号装置应全部复归。
清除试验过程中微机装置及故障录波器产生的故障报告、告警记录等所有报告。
填写继电保护工作记录,将主要检验项目和传动步骤、整组试验结果及结论、定值通知单执行情况详细记载于内,对变动部分及设备缺陷、运行注意事项应加以说明,并修改运行人员所保存的有关图纸资料。向运行负责人交代检验结果,并写明该装置是否可以投入运行。最后办理工作票结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