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续。
运行人员在将装置投入前,必须根据信号灯指示或者用高内阻电压表以一端对地测端子电压的方法检查并证实被检验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确实未给出跳闸或合闸脉冲,才允许将装置的连接片接到投入的位置。
检验人员应在规定期间内提出书面报告,主管部门技术负责人应详细审核,如发现不妥且足以危害保护安全运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的检验
对新安装的装置,各有关部门需分别完成下列各项工作后,才允许进行本章所列的试验工作:
a) 符合实际情况的图纸与装置的技术说明及现场使用说明。
b) 运行中需由运行值班员操作的连接片、电源开关、操作把手等的名称、用途、操作方法等应在现场使用说明中详细注明。
对新安装的或设备回路有较大变动的装置,在投入运行以前,必须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加以检验和判定:
a) 对接入电流、电压的相互相位、极性有严格要求的装置(如带方向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等),其相别、相位关系以及所保护的方向是否正确。
b) 电流差动保护(母线、发电机、变压器的差动保护、线路纵联差动保护及横差保护等)接到保护回路中的各组电流回路的相对极性关系及变比是否正确。
c) 利用相序滤过器构成的保护所接入的电流(电压)的相序是否正确、滤过器的调整是否合适。 d) 每组电流互感器(包括备用绕组)的接线是否正确,回路连线是否牢靠。
定期检验时,如果设备回路没有变动(未更换一次设备电缆、辅助变流器等),只需用简单的方法判明曾被拆动的二次回路接线确实恢复正常(如对差动保护测量其差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继电器电压端子上的电压等)即可。
用一次电流与工作电压检验,一般需要进行如下项目:
a) 测量电压、电流的幅值及相位关系。
b) 对使用电压互感器三次电压或零序电流互感器电流的装置,应利用一次电流与工作电压向装置中的相应元件通入模拟的故障量或改变被检查元件的试验接线方式,以判明装置接线的正确性。
由于整组试验中已判明同一回路中各保护元件间的相位关系是正确的,因此该项检验在同一回路中只须选取其中一个元件进行检验即可。
c) 测量电流差动保护各组电流互感器的相位及差动回路中的差电流(或差电压),以判明差动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及电流变比补偿回路的正确性。所有差动保护(母线、变压器、发电机的纵、横差等)在投入运行前,除测定相回路和差回路外,还必须测量各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电压,以保证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d) 检查相序滤过器不平衡输出的数值,应满足装置的技术条件。
e) 对高频相差保护、导引线保护,须进行所在线路两侧电流电压相别、相位一致性的检验。 f) 对导引线保护,须以一次负荷电流判定导引线极性连接的正确性。
对变压器差动保护,需要用在全电压下投入变压器的方法检验保护能否躲开励磁涌流的影响。 对发电机差动保护,应在发电机投入前进行的短路试验过程中,测量差动回路的差电流,以判明电流回路极性的正确性。
对零序方向元件的电流及电压回路连接正确性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应由专门的检验规程规定。
对使用非自产零序电压、电流的并联高压电抗器保护、变压器中性点保护等,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无法利用一次电流、电压测试时,应与调度部门协调,创造条件进行利用工作电压检查电压二次回路,利用负荷电流检查电流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装置未经本章所述的检验,不能正式投入运行。对于新安装变压器,在变压器充电前,应将其差动保护投入使用。在一次设备运行正常且带负荷之后,再由试验人员利用负荷电流检查差动回路的正确性。
对用一次电流及工作电压进行的检验结果,必须按当时的负荷情况加以分析,拟订预期的检验结果,凡所得结果与预期的不一致时,应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查找确实原因,不允许随意改动保护回路的接线。
纵联保护需要在线路带电运行情况下检验载波通道的衰减及通道裕量,以测定载波通道运行的可靠性。
建议使用钳形电流表检查流过保护二次电缆屏蔽层的电流,以确定100 mm铜排是否有效起到抗干扰的作用,当检测不到电流时,,应检查屏蔽层是否良好接地。
注:抗干扰措施是保障微机保护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备投运或是服役前应认真检查。
2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各种功能继电器的全部、部分检验项目
极化继电器的检验
对极化继电器,其全部检验项目如下:
a) 测定线圈电阻,其值与标准值相差不大于10%。
b) 用500 V兆欧表测定继电器动作前及动作后触点对铁芯的绝缘。
c ) 动作电流与返回电流的检验,其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分别用外接的直流电源及实际回路中的整流输出电源进行,定期检验可只在实际回路中进行测量,或以整组动作值(例如包括负序滤过器的电流)代替。
继电器的动作安匝及返回系数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对有多组线圈的,应分别测量每一组线圈的动作电流。
对有平衡性要求的两组线圈,应按反极性串联连接后通入电流,以检验其平衡度。 d) 作外部检查,以观察触点应无烧损现象。 对极化继电器,其部分检验项目如下:
a) 测定线圈电阻,其值与标准值相差不大于10%。
b) 动作电流与返回电流的检验,定期检验可只在实际回路中进行测量,或以整组动作值(例如包括负序滤过器的电流)代替。
对有多组线圈的应分别测量每一组线圈的动作电流。 c) 进行外部检查,以观察触点应无烧损现象。 机电型时间继电器的检验
对机电型时间继电器,其全部检验项目如下:
a) 测量线圈的直流电阻。
b) 动作电压与返回电压试验,其部分检验可用80%额定电压的整组试验代替。
c) 最大、最小及中间刻度下的动作时间校核、时间标度误差及动作离散值应不超出技术说明规定的范围。
d) 整定点的动作时间及离散值的测定,可在装置整定试验时进行。 对机电型时间继电器,其部分检验项目如下:
a) 测量线圈的直流电阻。
b) 动作电压与返回电压试验,其部分检验可用800石额定电压的整组试验代替。 c) 整定点的动作时间及离散值的测定,可在装置整定试验时进行。 电流(电压)继电器的检验
对电流(电压)继电器,其全部检验项目如下:
a) 动作标度在最大、最小、中间三个位置时的动作与返回值。 b) 整定点的动作与返回值。
c) 对电流继电器,通以倍动作电流及保护装设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检验其动作及复归的可靠性(设有限幅特性的继电器,其最大电流值可适当降低)。
d) 对低电压及低电流继电器,应分别加入最高运行电压或通入最大负荷电流,检验其应无抖动
现象。
e) 对反时限的感应型继电器,应录取最小标度值及整定值时的电流一时间特性曲线。定期检验只核对整定值下的特性曲线。
对电流(电压)继电器,其部分检验项目如下:
a) 整定点的动作与返回值。
b) 对反时限的感应型继电器,应核对整定值下的特性曲线。 电流平衡继电器的检验
对电流平衡继电器,其全部检验项目如下:
a) 制动电流、制动电压分别为零值及额定值时的动作电流及返回电流。 b) 动作线圈与制动线圈的相互极性关系。
c) 录取制动特性曲线时,做其中一组曲线的两、三点,以作核对。
d) 按实际运行条件,模拟制动回路电流突然消失、动作回路电流成倍增大的情况下,观察继电器触点应无抖动现象。
对电流平衡继电器,其部分检验项目如下:
制动电流、制动电压分别为零值及额定值时的动作电流及返回电流。 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检验
对功率方向继电器,其全部检验项目如下:
a) 检验继电器电流及电压的潜动,不允许出现动作方向的潜动,但允许存在不大的非动作方向(反向)的潜动。
b) 检验继电器的动作区并校核电流、电压线圈极性标识的正确性和灵敏角,且应与技术说明书一致。
c) 在最大灵敏角下或在与之相关不超过20°的情况下,测定继电器的最小动作伏安及最低动作电压。
d) 测定电流、电压相位在0°、60°两点的动作伏安,校核动作特性的稳定性。部分检验时,只测定0°时的动作伏安。
e) 测定2倍、4倍动作伏安下的动作时间。
f) 检查在正、反方向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容量时,触点的动作情况。 对功率方向继电器,其部分检验项目如下。
a) 检验继电器电流及电压的潜动,不允许出现动作方向的潜动,但允许存在不大的非动作方向(反向)的潜动。
b) 检验继电器的动作区和灵敏角。
c) 测定电流、电压相位在0°的动作伏安,校核动作特性的稳定性。 对带饱和变流器的电流继电器(差动继电器)的检验
对带饱和变流器的电流继电器(差动继电器),其全部检验项目如下:
a) 测量饱和变流器一、二次绕组的绝缘电阻及二次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 b) 执行元件动作电流的检验。
c) 饱和变流器一次绕组的安匝与二次绕组的电压特性曲线(电流自零值到电压饱和值)。 d) 校核一次绕组在各定值(抽头)下的动作安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