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测试成绩 答案:B 1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答案:A 13.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 A.教育的社会化 B.社会的教育化
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D.全民接受教育 答案:C
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测试 D.脱产学习 答案:A
15.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答案:C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答案:D
1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答案:A
1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C
19.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答案:D 20.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8世纪
D.19世纪初 答案:B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启发”一词源于《论语》中所讲的____。 答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是____。 答案:社会分工 3.遗传素质的____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的和阶段。 答案:成熟程度
4.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教育目的 5.以____、____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著作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教学内容。 答案:五经 四书
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指向的是____和____。 答案:教育现象 教育规律
7.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先后经历了____、____科学教育学建立等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