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A卷 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0:00: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A卷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 )。 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 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4、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7、校本课程属于( )。 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B、必修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8、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9、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 A.题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10、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11、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12、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一诗,领略了红军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景导入 D.故事导入

13、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

A、教学内容

第 1 页 共 5 页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

14、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略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15、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16、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

A、单一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活动式

17、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18、虽然小明的期末测验成绩不高 , 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 , 老师仍颁给他 “ 学习进步奖 ” 。这种评价属于( )。

A 相对性评价 B 绝对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19、上课时小明和小红都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王老师直接批评了聪明外向但不认真思考的小明,对内向胆小的小红则耐心启发 她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创造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势利导原则

20、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2、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习作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的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他的座位旁,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好最喜爱的一种玩具,必须会玩那种玩具,并且把玩的过程清楚的写清楚,下面我们请丁丁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丁丁红着脸认真地向大家讲起了。

(1)试评析徐老师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做法。

(2)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教好策略?

第 2 页 共 5 页

2、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猴子分饼”。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A一块。猴B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B两块。猴C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饼平均切成9块, 分给猴C三块。那么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 猴子分饼

(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 (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

(1)试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及算法。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活动。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A 3、C

4、[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根据成绩较差同学的情况进行有差别的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A。专家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此题采取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的方式便于学生记诵。 6、B 7、A 8、C 9、A 10、D 11、C 12、B 13、A 14、D

15、【解析】D。 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16、C 17、B 18、C 19、B

20、【解析】C。隐蔽观察是指被调査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被观察者就沒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小学德育目标的确立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2、答案如下: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 3、答案如下: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培养: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3)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4)自学的习惯。

(5)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6)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7)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徐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学机智,正确运用了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并且促进了课堂的有序进行。 首先徐老师通过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实现了师生 间的情感互动。用一种温和亲切又不失机智的方式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其次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让丁丁参与进来,以纠正其问题行为,并维护了课堂的有序进行。 2.教师要减少和控制问题行为,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着手:首先,运用先入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其次,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再次,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2、答案如下:

(1)杨老师的导入值得学习。

第一,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杨老师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每个猴子分的块数不一样但是都是三分之一,并且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情境设置导入。 第二,导入要有启发性,通过这个情境,并且设问,能够引起学生思考; 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猴王分饼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 第四,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导入注重了语言的抑扬顿挫。

(2)导入方法主要有:直观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活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确立的依据主要有:

(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来制定德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认识。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求达成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对教育目标、教育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略

第 4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A卷 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09z1y1ds8az813jgo32teb88j4i5005u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