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2012年中考古诗词赏析3(有答案和解析)(彭长盛)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0:10: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本题的考查点落在作者的性格、诗歌的艺术风格、用语的辞格方面,更侧重于诗歌的内容把握、手法品析,这正是抓住了最为关键的部位。

例(2009·江苏扬州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 表达效果:

答案:(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一、把握诗词大意,理解诗人情感。 【题1】(2010·十堰市)古诗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⑴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丰收喜悦的心情。 ⑵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⑵看到临近旧屋时的欢欣;沉浸在夏夜美景(稻花香)中忘记路管远近的入迷状态。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把握诗词大意,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第⑴小题是引导考生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根据题目中“从嗅觉和听觉上”的提示,找到要填写的两句并不难;第⑵小题考查的是通过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联系全诗意境思考: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知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拐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路转”“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答案】⑴绿树、山鸟、晴风、落花;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明媚的特点。。⑵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诗词中名句,品味精妙的炼字。 【题2】(2010·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⑴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赏析诗词名句,品味精妙炼字”的能力。第⑴小题要求“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这里既考查了品味炼字的精妙的能力,又考查了赏析诗词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知识,两句中的“悠然”和“见”两字值得品味;第⑵小题是要求考生“真意”一词的含义,同样是考查对重点词语运用精妙的品味,这个“真意”就要结合全诗的主旨来理解了。 【答案】⑴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⑵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

三、分析写作技巧,领悟表达效果。 【题3】(2010·湖北荆门)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分析写作技巧,领悟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⑴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⑵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⑶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较为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第⑴小题问及的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据此具体分析其中作用。第⑵小题里提到的“直抒胸臆”也是一种写作技巧,可根据主旨具体分析。 【答案】①比喻。宋王朝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浮,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与遭遇。②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四、古诗词整体阅读赏析 【题4】(2010·广西桂林市)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南春山行 杜牧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⑴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⑵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解析】本题是考查考生从整体上全面阅读赏析古诗词的能力。从所设置的两个小题看,既有对全诗的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如第⑴小题;也有对各句的内容和写法的赏析,如第⑴、⑵两个小题里的各项;题目所涉及的考点也很全面,既有诗意理解,如,第⑴小题的“A”项和“B”项;也有意境分析,如第⑴小题的“D”项;还有品味炼字,如第⑵小题的“B”项。

更有分析写作技巧,如第⑵小题。第⑴小题“C”项说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是错误的,这里的“枫叶”是实景,并非诗人自比。第⑵小题“A”项理解有误,《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并非“十”字之误用,“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 【答案】⑴ C ⑵ A

(2011·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1. 答案: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 考查点:考查对诗句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希望得到重用,让自己的才能有机会施展。

点评:解答“文言诗词语句赏析”试题时,要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22. 答案:“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

考查点:考查对古诗词“品味炼字”的能力。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末两句的“破”和“挂”好在何处,需要有点语感才行。“破”字写出了冲破巨浪,勇往直前的特点;而“挂”的特点不是很明了,是一个很具体的动作,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决心已定,要付诸行动的动作。乐观、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就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点评:解答“品味炼字”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这样的题目,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2012年中考古诗词赏析3(有答案和解析)(彭长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3sf05ob24mg6283nif6msol1o4w700uxg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