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溶液不显电性,设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x, 则10amol/L×2+x×1=10bmol/L×1, 解得x=10(b﹣2a)mol/L,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明确溶液不显电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溶液均分为5份是学生解答中容易忽略的地方,难度不大.
19.V mL Fe2(SO4)3溶液中含Fem mg,则溶液中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C.
mol?L B. mol?L D.
﹣1﹣1
3+2﹣
mol?L mol?L
﹣1
﹣1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 根据铁离子的质量求得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除以溶液的体积即得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V mL Fe2(SO4)3溶液中,含有Fe m mg,则n(Fe)=
﹣3
3+3+
=×10
mol,
2﹣
2﹣
3+
根据化学式可得SO4的物质的量为n(SO4)=×n(Fe)=×
×10mol=
﹣3
×10mol,
﹣3
所以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SO4)==
2﹣2﹣
mol/L=mol/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化学式计算溶液中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Cl2通入NaOH溶液:Cl2+OH═Cl+ClO+H2O
2﹣+
B. NaHCO3溶液中加入稀HCl:CO3+2H═CO2↑+H2O
﹣3++
C.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氨水:Al+4NH3?H2O═AlO2+4NH4+2H2O
﹣+2+
D. Cu溶于稀HNO3:3Cu+8H+2NO3═3Cu+2NO↑+4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原子不守恒; B.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开; C.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
D.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2﹣
﹣﹣﹣
解答: 解:A.原子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A错误;
﹣+
B.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开,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B错误;
﹣﹣﹣
C.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离子方程式为Al+3NH3?H2O=Al(OH)3↓+3NH4,故C错误;
﹣+
D.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
2+
═3Cu+2NO↑+4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来分析解答,注意:有的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学习难点,也是高考高频点,应熟练掌握.
21.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3++ ̄2 ̄
A. 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NH4、Cl、S
3++ ̄2 ̄
B. 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K、Cl、SO4
++ ̄ ̄
C. 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 ̄2 ̄ ̄
D. 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I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A.离子之间相互促进水解; B.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
 ̄
C.弱碱性溶液中含OH;
D.酸性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2 ̄
解答: 解:A.Al、NH4均与S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选;
 ̄ ̄
C.弱碱性溶液中含OH,与HCO3结合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 ̄ ̄
D.酸性溶液中H、ClO、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
22.向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错误的是( )
A. x=0.4a,2Fe+Cl2═2Fe+2Cl
﹣﹣
B. x=0.6a,2Br+Cl2═Br2+2Cl
﹣﹣2+3+
C. x=a,2Fe+2Br+2Cl2═Br2+2Fe+4Cl
﹣﹣2+3+
D. x=1.5a,2Fe+4Br+3Cl2═2Br2+2Fe+6Cl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二价铁离子的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先氧化二价铁离子,剩
2+3+
﹣
余氯气再氧化溴离子;amolFeBr2含Fe amol(全部被氧化失amol电子),Br2amol(全部被氧化失2amol电子),所以分为Cl2得电子为amol(x=0.5a)和3amol(x=1.5a)两个方面分析.
(1)当x≤0.5a时候,最多得amol电子.所以此时只有Fe被氧化,Br没有参加反应:
﹣2+3+
2Fe+Cl2=2Fe+2Cl
2+
(2)当0.5a≤x≤1.5a时候,最多得3mol电子.所以Fe被全部氧化(消耗氯气0.5amol),﹣﹣2+3+Br被部分氧化(利用剩余x﹣0.5a mol的Cl2氧化):aFe+0.5aCl2=aFe+aCl
2+
﹣
2+
﹣
2(x﹣0.5a)Br+(x﹣0.5a)Cl2 =(x﹣0.5a)Br2+2(x﹣0.5a)Cl合并:aFe+2(x﹣0.5a)﹣﹣3+
Br+xCl2=(x﹣0.5a)Br2 +aFe+2xCl
﹣﹣﹣2+2+3+
(3)x≥1.5a时候,Fe被全部氧化,Br全部被氧化:2Fe+4Br+3Cl2=2Fe+2Br2+6Cl.
﹣2+
解答: 解:A.x=0.4a,最多得amol电子.所以此时只有Fe被氧化,Br没有参加反应,
﹣2+3+
离子方程式为:2Fe+Cl2═2Fe+2Cl,故A正确;
﹣2+
B.x=0.6a,最多得3mol电子.所以Fe被全部氧化(消耗氯气0.5amol),Br被部分氧化
﹣2+3+
(利用剩余x﹣0.5a mol的Cl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10Fe+2Br+6Cl2═Br2+10Fe+12Cl﹣
,故B错误;
﹣﹣2+3+2+
C.x=a,aFe+2(x﹣0.5a)Br+xCl2=(x﹣0.5a)Br2 +aFe+2xCl,离子方程式为:2Fe+2Br﹣﹣3+
+2Cl2═Br2+2Fe+4Cl,故C正确;
﹣﹣2+3+
D.x=1.5a,依据aFe+2(x﹣0.5a)Br+xCl2=(x﹣0.5a)Br2 +aFe+2xCl,离子方程式
﹣﹣2+3+
为:2Fe+4Br+3Cl2═2Br2+2Fe+6Cl,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较大,把握物质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解题关键,答题时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此为易错点.
23.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化则C中n(A):n(B)为( )
﹣﹣
2+
A. 2:1 B. 1:2 C. 1:1 D. 任意比
考点: 燃料的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图示题.
分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A和氧气反应的分子数之比为2:1,B和氧气反应的分子数之比为1:2,而C和氧气反应的分子数之比为1:1,分子数之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由图象可以看出:A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而C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设:混合物中含A的物质的量为x,则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 mol,含B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2ymol,则混合后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y)mol,即得:x+y=+2y,故有x:y=2:1.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分子数之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
24.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Na、SO4、Al,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一定有Cl B. 一定有SO4 C. 一定没有Al D. 一定有CO3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
2﹣+2﹣3+
﹣
2﹣3+2﹣
分析: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不存在;取少量
2﹣
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在上层清液中
﹣
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
3+
而溶液显酸性,则含有Al,据此作判断.
2﹣
解答: 解: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不存在;
2﹣
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
﹣
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
3+
溶液显酸性,则含有Al;
﹣+
根据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Na,
﹣2﹣3+2﹣+
综上可知,一定含有SO4、Al,一定没有CO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Na;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熟记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要注意前面的操作对后面实验的干扰,题目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
25.有甲、乙两溶液,各含有下列14种离子中的7种:Al、Cl、Na、K、NO3、OH﹣﹣﹣2﹣3+2﹣+2﹣+
、S、MnO4、Fe、AlO2、CO3、NH4、SO4、H.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
++
同,甲溶液里只有2种阳离子,则甲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Na、K ,乙溶液中的阴离子是
﹣﹣﹣﹣2﹣2﹣
NO3、MnO4、SO4或MnO4、SO4、Cl .
考点: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3+3+
分析: 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甲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由H、NH4、Fe、A1
﹣++++3+
均能与OH反应,则甲中的阳离子只能为K、Na;则乙中的阳离子为H、NH4、Fe、3+
A1,与乙中阳离子反应的阴离子应在甲中,剩余的阴离子在乙中,以此进行解答.
﹣3+3+++
解答: 解:由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可知,Al、Fe、NH4、H与OH不能大量共存,
﹣3+3+++
且甲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所以Al、Fe、NH4、H在乙溶液中,OH在甲溶液中,由此知甲溶液呈碱性,乙溶液呈酸性,
2﹣
3+
﹣
++
﹣
乙溶液呈酸性,能和酸反应的离子AlO2、CO3、S不能在乙溶液中,只能在甲溶液中,高锰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不能和氯离子、硫离子共存,所以氯离子和硫离子存在于甲溶液中,甲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Na、K在甲溶液中,甲、乙两溶液各含14种离子中的7
﹣﹣2﹣
种,所以NO3(或Cl)、SO4在乙溶液中,
﹣﹣﹣﹣++2﹣
由以上分析知,甲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Cl(或NO3)、Na、K、OH、S、AlO2、
2﹣
CO3,
﹣﹣﹣3+3++2﹣+
乙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Al、NO3(或Cl)、MnO4、Fe、NH4、SO4、H,
﹣﹣++2﹣
所以甲溶液中的阳离子为:Na、K;乙溶液中的阴离子为:NO3、MnO4、SO4或MnO4﹣﹣2﹣
、SO4、Cl,
+
+
﹣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