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一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2:13: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故答案为:Na、K;NO3、MnO4、SO4或MnO4、SO4、Cl.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阳离子有四种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熟悉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

26.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2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1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7% .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0.500 mol. (3)参加反应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4.48 L.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

﹣﹣

2﹣

2﹣

﹣1

分析: (1)溶液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公式为c=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代入数据计算原

(2)由于最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NaClO,则n(Na)=n(Cl)+n(ClO); (3)由题意可知氯气过量,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为HCl和Cl2,涉及反应有:

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据反应可知,燃烧后剩余Cl2为n(Cl2)余=n(NaClO),与H2反应的Cl2为n(Cl2)=×[n(Cl)﹣n(NaClO)],据此计算解答.

解答: 解:(1)溶液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公式为:c=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w(NaOH)=故答案为:10.7%;

(2)由于最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NaClO,则n(Na)=n(Cl)+n(ClO),所以,

﹣﹣1

n(Cl)=0.2L×3.00 mol?L﹣0.100 mol=0.500 mol, 故答案为:0.500;

(3)由题意可知氯气过量,反应后所得混合物气体为HCl和Cl2, 涉及反应有HCl+NaOH=NaCl+H2O、Cl2+2NaOH=NaCl+NaClO+H2O, 据反应可知,燃烧后剩余Cl2为n(Cl2)余=n(NaClO)=0.05 mol,

与H2反应的Cl2为n(Cl2)=×[n(Cl)﹣n(NaClO)]=×(0.5mol﹣0.1mol)=0.2mol,则n(H2)=0.2mol,故V(H2)=0.2mol×22.4L/mol=4.48L, 故答案为:4.48.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计算、混合物计算,侧重于学生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判断反应的程度以及相关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利用守恒思想解答.

27.(10分)(2015春?方城县校级月考)欲配制480mL 0.2mol?L的碳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应用托盘天平称取 10.6 g碳酸钠粉末.

(2)若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假使称量时未使用烧杯,1g以下用游码),天平平衡时称量碳酸钠的质量是 9.4 g.

﹣1

+

﹣﹣

,代入数据得

==10.7%,

+

﹣﹣

(3)现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药匙、量筒、称量纸玻璃棒等实验用品,配制过程还需要的仪器有 500ml容量瓶 、 胶头滴管 . (4)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②⑥ ①若称取28.6gNaCO3?10H2O进行配制; ②称量时选用了生锈的砝码;

③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的液体溅出; ④碳酸钠中有不溶性杂质; ⑤未洗涤溶解碳酸钠的烧杯; 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⑦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分析: (1)欲配制480mL 0.2mol?L﹣1的碳酸钠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的质量;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选择合适的仪器;

(4)分析不当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解答: 解:(1)欲配制480mL 0.2mol?L﹣1的碳酸钠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碳酸钠的质量=0.2mol?L×0.5L×106g/mol=10.6g; 故答案为:10.6;

(2)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0g﹣0.6g=9.4g; 故答案为:9.4;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药匙、量筒、称量纸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①若称取28.6gNaCO3?10H2O进行配制,称取的溶质中含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不选;

②称量时选用了生锈的砝码,导致称取的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的浓度偏高,故选; ③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的液体溅出,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不选;

④碳酸钠中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不选; ⑤未洗涤溶解碳酸钠的烧杯,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低,故不选; 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故选;

⑦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不选; 故选:②⑥.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和过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

28.(12分)(2015春?方城县校级月考)化学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

(1)用上述装置制备气体:

①要快速制取并得到干燥的NH3,正确的仪器组合是 AFE (按制气装置顺序填仪器的编号字母),制气所选用的固体药品是 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 .

②若用H2O2和MnO2来制取和收集干燥的O2,则应选择的正确仪器组合是 ABC (按制气装置顺序填仪器的编号字母),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

(2)甲同学用A、B组合来验证盐酸、碳酸、次氯酸的酸性强弱时,则盐酸应装入 分液漏斗 (填仪器名称)中,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ClO+CO2+H2O=CaCO3↓+2HClO .

考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分析: (1)①固体氢氧化钠和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用强酸制弱酸原理解题. 解答: 解:(1)①利用固体氢氧化钠和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AFE;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

2+

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的组合为ABC,检验O2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故答案为:ABC;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2)在利用A、B组合验证盐酸、碳酸、次氯酸的酸性强弱时,可以采用强酸制弱酸的方法,A中利用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盐酸应装入分液漏斗,将二氧化碳通入B中的次氯酸钙中,可反应生成次氯酸和CaCO3 沉淀,反应方程式:Ca+2ClO+CO2+H2O═CaCO3↓+2HClO,

﹣2+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a+2ClO+CO2+H2O═CaCO3↓+2HClO.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根据气体制备原理、收集和检验方法解题,题目难度不大. 29.(10分)(2015?上饶模拟)有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K Na CuAl

﹣﹣﹣2﹣

阴离子 SO4HCO3NO3 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

+

2+

3+

2+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B、D的化学式:B KNO3 ,D CuSO4 .

(2)将含1mol A的溶液与含1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2CO3 .

﹣﹣2+

(3)在A溶液中加少入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 2HCO3+Ca+2OH2﹣

=CaCO3↓+CO3+H2O .

3++

(4)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 Al+3H2O Al(OH) 3+3H .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盐类水解的应用;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2+

分析: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说明D中含有离子Cu;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由以上离子可以看出,

应为Al与OH的反应;

+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B中含有K;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则A含有HCO3,

2﹣

C、D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BaSO4,说明C、D中含有SO4;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说明二者没有发生任何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2+

解答: 解: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说明D中含有离子Cu;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由以上离子可以看出,应为Al与OH的反应,则E中含有OH,C中含有Al;

+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B中含有K;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 则A含有HCO3,焰色反应不呈紫色,A应为NaHCO3, C、D中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

BaSO4,说明C、D中含有SO4;

所以C为Al2(SO4)2,D为CuSO4,E焰色反应不呈紫色,只能为NaOH,

⑤将B、D两溶液混合,D为CuSO4,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说明二者没有发生任何反应,则B为KNO3,则

(1)B、D的化学式分别为KNO3,CuSO4,故答案为:KNO3,CuSO4; (2)将含1mol A的溶液与含1mol E的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反应后蒸干, 得到的化合物为Na2CO3,故答案为:Na2CO3;

﹣﹣2+

(3)在NaHCO3溶液中加少入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OH

2﹣

=CaCO3↓+CO3+H2O,

﹣﹣2+2﹣

故答案为:2HCO3+Ca+2OH=CaCO3↓+CO3+H2O;

3+

(4)Al2(SO4)2常作净水剂,原因是Al离子水解生成具有较强吸附性的Al(OH)3胶体,

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H2O Al(OH)3+3H,

3++

故答案为:Al+3H2O Al(OH)3+3H.

2﹣

3+

3+

﹣﹣

3+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一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93wf7xr6j4c2da0068z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